[實用新型]基于橋梁轉體工藝可重復使用的轉體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63031.X | 申請日: | 2013-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601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曹文;傅賢超;李賢婧;胡安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8 | 分類號: | E01D21/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錢成岑;詹永斌 |
| 地址: | 61003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橋梁 轉體 工藝 重復使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橋梁轉體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橋梁轉體工藝可重復使用的轉體系統。
背景技術
從1977年建成的第一座轉體施工的遂寧建設橋至今,全國采用轉體施工方法已建成近200座橋梁。轉體施工已從山區發展到平原;轉體重量由千噸級上升到萬噸級;轉體施工工藝也由平衡轉體施工發展到無平衡轉體施工、豎轉施工、豎轉加平轉施工,取得了較好的技術經濟效益。
由于轉體施工具有不影響既有線運營、橋下通航、行車等較大優勢,在跨越深谷、河流、既有線修建上跨橋梁時得到了大量運用。隨著“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實施,中國在“十一五”期間步入“高鐵時代”,鐵路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高速、跨越式發展,鐵路運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計135條鐵路線,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10萬公里,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鐵投入運營里程達8358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高居世界第一,沿線立交通道建設需求數量龐大。2010年8月23日,鐵道部工程設計鑒定中心電報《關于開展客運專線建設有關問題設計核查的緊急通知》指出:在已建成的客運專線上應嚴禁修建公(鐵)路跨線立交橋,必須修建時應采取橋梁轉體施工等安全措施并報鐵道部批準。基于此背景,可知轉體工藝是未來跨既有線立交橋梁施工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
但是,轉體工藝在取得良好技術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暴露出較多問題。第一,采用轉體施工工藝的橋梁,其轉鉸系統造價高,且為一次性使用,資源浪費極大;第二,轉鉸系統均為一橋一設計,未能實行轉體施工通用化、標準化、定型化;第三,未形成一套完善、可靠的安全控制體系;第四,目前采用轉體工藝的橋梁多為鋼筋混凝土及鋼管混凝土結構,施工工期較長,大大制約了橋梁轉體施工進度。因此,如何安全、快速、節省的推進橋梁轉體工藝的發展顯得尤為迫切,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需要研制出一套可工廠化制造、安裝調試簡便、安全可靠、可循環使用、可通用的轉體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安全性好、通用性好、節省成本、可循環使用的基于橋梁轉體工藝可重復使用的轉體系統,從而完全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基于橋梁轉體工藝可重復使用的轉體系統,包括上轉盤、下轉盤、頂升系統、水平緊固機構和牽引裝置,所述上轉盤與下轉盤相對轉動連接,牽引裝置固設在下轉盤上用于牽引上轉盤轉動,水平緊固機構與下轉盤連接,頂升系統獨立設置或設置在下轉盤上。
進一步,所述下轉盤上設有凹形安裝槽,安裝槽中心有轉軸,上轉盤置于安裝槽中且與轉軸活動配合。
進一步,所述安裝槽底面設有聚四氟乙烯板和潤滑層,減小上轉盤與下轉盤接觸面之間摩擦阻力,提高轉動效果。
進一步,沿安裝槽內壁設置保險腿。
進一步,所述轉軸上設有潤滑層,減小上轉盤與小轉盤之間的摩擦阻力,轉動更順暢。
作為優選,所述牽引裝置包括轉向定滑輪、牽引鋼束和連續張拉千斤頂,轉向定滑輪和連續張拉千斤頂固設在下轉盤上,牽引鋼束一端與上轉盤連接,牽引鋼束繞過轉向定滑輪,另一端與連續張拉千斤頂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水平緊固機構為水平液壓千斤頂組,頂升系統為垂直液壓千斤頂組,水平液壓千斤頂組和垂直液壓千斤頂組沿下轉盤周向均勻安裝。
進一步,所述水平液壓千斤頂組和垂直液壓千斤頂組均具有同步功能。
進一步,所述下轉盤上設有水準泡,用于檢測下轉盤是否水平。
進一步,所述上轉盤上設有加勁肋,下轉盤上設有承重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該轉體系統安全性高、節省成本、通用性好、可循環使用,從而大大降低了轉體工藝的設備及施工費用,特別是對于既有線上跨立交的施工,具有極大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A-A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B-B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C-C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D-D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鐵西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6303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體外預應力筋減振裝置
- 下一篇:景觀扶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