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三維運動混合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61805.5 | 申請日: | 2013-04-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239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胡靜波;馬華民;孫繼武;曹玉琢;戚興明;翟照東;李研;陳志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靜波 |
| 主分類號: | B01F9/00 | 分類號: | B01F9/00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長春新紀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維 運動 混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顆粒混合機,尤指一種三維運動混合機。
背景技術
三維運動混合機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化工、材料等領域,其采用一種全新的運動學原理,使混合運動成為平移、轉動和翻轉三種運動的疊加,具有極高的效率。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三維運動混合機的應用會越來越廣,作用越來越大。但目前國內有關三維運動混合機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的研究力量薄弱,三維運動混合機設計生產水平落后,國內廣泛使用的三維運動混合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可靠性低,主軸承平均壽命低;二、從動軸軸承座與機架的連接螺栓受力過大,易被折斷,能源動力消耗高,三、控制功能不完善,操作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三維運動混合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三維運動混合機,主動軸2及從動軸3分別與支架1連接,所述主動軸2與主動撥叉4在鉸接點Ⅰ7處鉸接,所述主動撥叉4與料筒5在鉸接點Ⅱ8處鉸接,從動撥叉6與料筒5在鉸接點Ⅲ9處鉸接,從動軸3與所述從動撥叉6在鉸接點Ⅳ10處鉸接;鉸接點Ⅰ7至鉸接點Ⅱ8的距離a等于鉸接點Ⅱ8至鉸接點Ⅲ9的距離b等于鉸接點Ⅲ9至鉸接點Ⅳ10的距離c。
所述的料筒5的一端設置進料口蓋11,另一端設置出料口蓋1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主軸承壽命大幅度提高;降低能源動力消耗30%以上;提供良好的控制界面,方便操作。可靠性高、能耗低、控制功能全、操作方便;降低設備故障率,提高產品可靠性及使用壽命,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架;2、主動軸;3、從動軸;4、主動撥叉;5、料筒;6、從動撥叉;7、鉸接點Ⅰ;8、鉸接點Ⅱ;9、鉸接點Ⅲ;10、鉸接點Ⅳ;11、進料口蓋;12、出料口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內容及其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三維運動混合機,包括支架1、主動軸2、從動軸3、主動撥叉4、料筒5、從動撥叉6、鉸接點Ⅰ7、鉸接點Ⅱ8、鉸接點Ⅲ9、鉸接點Ⅳ10、進料口蓋11及出料口蓋12,其中,主動軸2及從動軸3分別與支架1連接,所述主動軸2與主動撥叉4在鉸接點Ⅰ7處鉸接,所述主動撥叉4與料筒5在鉸接點Ⅱ8處鉸接,從動撥叉6與料筒5在鉸接點Ⅲ9處鉸接,從動軸3與所述從動撥叉6在鉸接點Ⅳ10處鉸接;鉸接點Ⅰ7至鉸接點Ⅱ8的距離a等于鉸接點Ⅱ8至鉸接點Ⅲ9的距離b等于鉸接點Ⅲ9至鉸接點Ⅳ10的距離c。
所述的料筒5的一端設置進料口蓋11,另一端設置出料口蓋12。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靜波,未經胡靜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6180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架空電纜
- 下一篇:一種礦用阻水橡套軟電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