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鈦管矯直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51842.8 | 申請日: | 2013-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557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吳建剛;呂偉青;章建國;凌志雄;唐瑞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市中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10 | 分類號: | B21D3/10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偉軍 |
| 地址: | 21551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矯直機 | ||
1.一種鈦管矯直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底板(11)、一第一側板(12)和一第二側板(13)構成的一槽梁(1),第一側板(12)與底板(11)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固定,第二側板(13)與底板(11)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固定,第一、第二側板(12、13)彼此并行,并且第一、第二側板(12、13)之間的空間構成為管子支承機構腔(14),該管子支承機構腔(14)自所述底板(11)的長度方向的一端貫通至另一端,并且在底板(11)的長度方向固定有一對彼此并行的導軌(111);一對管子支承機構(2),該一對管子支承機構(2)彼此以面對面的狀態移動地與所述的一對導軌(111)相配合;一液壓站(3?),該液壓站(3)設置在所述槽梁(1)的長度方向的一側;一油缸支架(4),該油缸支架(4)以騰空狀態對應于所述橫槽梁(1)的上方,并且位于所述的一對管子支承機構(2)之間;一油缸(5),該油缸(5)以縱向狀態固定在所述的油缸支架(4)上,與所述的液壓站(3)液壓管路連接,并且該油缸(5)的油缸柱(51)朝向下;一壓模(6),該壓模(6)以可更換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油缸柱(51)的末端,并且對應于所述管子支承腔(14)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管矯直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板(11)的一端固定有一第一支承固定腳(112),第一支承固定腳(112)固定在第一槽梁座(1121)上;在底板(11)的另一端固定有一第二支承固定腳(112?),第二支承固定腳(112)固定在第二槽梁座(1131)上,其中:所述的第一槽梁座(1121)和第二槽梁座(1131)支承在使用場所的地坪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管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管子支承機構(2)各包括一移動調整座(21)和一對托輥(22),在移動調整座(22)的底部的一側以及另一側各樞軸設置有一對滾輪(211),滾輪(211)與所述的導軌(111)構成滾動副,一對托輥(22)彼此并行地轉動支承在移動調整座(21)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管矯直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缸支架(4)的高度方向的上部構成有一油缸支承板(41),所述油缸(5)具有一缸體固定座(52),該缸體固定座(52)通過固定螺釘(521)與油缸支承板(41)固定,油缸(5)的第一進出油口(53)和第二進出油口(54)與所述的液壓站(3)液壓管路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鈦管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模(6)朝向所述油缸柱(51)的一側固定有一缸柱連接座(61),該缸柱連接座(61)與油缸柱(51)的所述末端固定,而壓模(6)朝向所述管子支承機構腔(14)的一側構成有一管子配合凹腔(6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鈦管矯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子配合凹腔(62)為弧形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市中鈦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常熟市中鈦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5184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