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向模鍛工藝的脫模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51598.5 | 申請日: | 2013-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091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馬文昌;代勇;趙文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13/14 | 分類號: | B21J13/14 |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專利商標事務所 13103 | 代理人: | 張云和 |
| 地址: | 064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向 鍛工 脫模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鍛工藝或深筒件模鍛工藝中的機械裝置,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多向模鍛工藝的脫模機構。
背景技術
多向模鍛工藝用于成形外形復雜的鍛件,在三向靜水應力狀態下成形,鍛件極易與上模粘結,尤其是長筒類鍛件,導致脫模困難。由此造成高溫鍛件長時間與模具接觸,模具工作溫度過高,導致模具表層回火,降低模具壽命,且無法實現連續自動化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解決多向模鍛件與上模粘結,脫模困難的問題的多向模鍛工藝的脫模機構。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向模鍛工藝的脫模機構,
一種多向模鍛工藝的脫模機構,包括上沖頭和墊板,墊板下方與推桿相連接,推桿設置有凹槽,凹槽的上部設置有錐形槽,所述推桿下部,上沖頭外側設置有脫模壓塊,所述脫模壓塊上端呈錐形與推桿的錐形槽相配合;所述脫模壓塊外側設置有上模芯;上模芯上端設置有突起;所述突起插入推桿的凹槽中;所述推桿兩端外側設置有導軌。
所述推桿兩端設置有滑輪。
所述凹槽與突起間設置有上間隙。
所述脫模壓塊與上模芯間設置有下間隙。
本實用新型相對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多向模鍛工藝的脫模機構,可以規范生產方式,簡化施工操作,提高勞動效率;安全可靠,節省加工輔助時間,可解決多向模鍛工藝中的鍛件脫模難題,具備廣闊的推廣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多向模鍛工藝的脫模機構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主要部件符號說明:
圖中:?
1、上模芯?????????2、推桿
3、導軌???????????4、墊板
5、上沖頭?????????6、脫模壓塊
7、閥體鍛件???????8、滑輪
9、凹槽???????????10、突起
11、錐形槽????????12、上間隙
13、下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附圖1可知,一種多向模鍛工藝的脫模機構,包括上沖頭5和墊板4,墊板4下方與推桿2相連接,推桿2設置有凹槽9,凹槽9的上部設置有錐形槽11,所述推桿2下部,上沖頭5外側設置有脫模壓塊6,所述脫模壓塊6上端呈錐形與推桿2錐形槽11相配合;所述脫模壓塊6外側設置有上模芯1;上模芯1上端設置有突起10;所述突起10插入推桿2的凹槽9中;所述推桿2兩端外側設置有導軌3;所述推桿2兩端設置有滑輪8;所述凹槽9與突起10間設置有上間隙12;所述脫模壓塊6與上模芯1間設置有下間隙13。
脫模過程:多向模鍛件鍛造完成后,各沖頭復位。然后上模部分隨活動橫梁上行,滑輪8沿固定于壓機機架的導軌3推動推桿2向鍛模中心滑動。推桿2端部的斜面推動脫?;瑝K6向下移動,鍛件7在脫?;瑝K5的推動下向下頂出,實現鍛件7與上模芯1的脫模。
本實用新型多向模鍛工藝的脫模機構,可以規范生產方式,簡化施工操作,提高勞動效率;安全可靠,節省加工輔助時間,可解決多向模鍛工藝中的鍛件脫模難題,具備廣闊的推廣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515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