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微藻連續高效光培養的簡易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50472.6 | 申請日: | 2013-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2854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周作強;胡夢紅;劉其根;黃翠;吳杰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C12M1/04;C12M1/38;C12R1/89;C12R1/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曹翠娟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續 高效 培養 簡易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微藻培養生物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微藻連續高效光培養的簡易裝置。
背景技術
在貝類等濾食性水生動物生理學實驗中通常會用到小球藻,小球藻經常用于貝類等濾食性水生動物的基礎餌料。有毒銅綠微囊藻是水華藻類中的優勢種群,也是近年來最為常用的淡水毒藻的研究材料。由中科院水生所購買的普通小球藻和有毒銅綠微囊藻均使用BG11培養基進行培養,普通小球藻的最適溫度為25±1℃,最適光照強度為2000Lx,光照周期為12D:12L;有毒銅綠微囊藻的最適溫度為25±1℃,最適光照強度為2000Lx,光照周期為12D:12L,普遍認為有毒銅綠微囊藻在較強光照強度條件下會出現變黃現象。
目前還沒有一種專門用于這兩種藻類連續高效培養的簡易裝置,根據藻細胞的生長特性,在其生長過程中,對光照、溶氧、無菌等環境要求較高。傳統的藻類培養裝置由高壓蒸汽滅菌鍋-光照培養箱-增氧泵-錐形瓶一系列儀器組成,由于培養箱規模小、體積有限、利用率低,藻細胞培養產量低,步驟繁瑣,擴培周期長,人力、物力消耗較大,無法實現半自動化連續培養。如何精確地控制藻細胞生長環境的同時,高效地生產小球藻和有毒銅綠微囊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微藻連續高效光培養的簡易裝置,以實現微藻的高效、快速、大量的培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微藻連續高效光培養的簡易裝置,包括容器系統、照明系統、曝氣系統、溫度控制系統、支架系統、培養基半自動添加系統和定時控制系統,所述照明系統的照明裝置位于容器系統內部,容器系統底部設有放藻管,培養基半自動添加系統通過加液管給容器系統提供新鮮培養基,所述的定時控制系統控制照明系統和曝氣系統。
所述的容器系統的主體為圓筒柱,圓筒柱的底部為弧形并在底部內側設有卡座,圓筒柱的壁上置有磁力刷,容器系統的蓋子為環形,中部的缺口適合照明裝置穿過,在蓋子上還設有凸起的加液口,加液口側壁上開有線孔,加液口配有蓋子。
所述的照明系統的光源為熒光燈,熒光燈固定在柱子上后放入圓柱形的透明燈罩內,透明燈罩的底部封閉并在底部外側固定有卡子,透明燈罩頂端的蓋子上設有電源開關和線孔。
所述的熒光燈設有四個,所述的柱子為細長方體狀,四個熒光燈兩兩相對排列。
所述的曝氣系統包括空氣過濾箱、氣泵、防倒吸氣管、控氣閥門和氣石,防倒吸氣管的出氣口伸入容器系統的底部并與氣石連接,防倒吸氣管的最高點高于容器系統的頂端。
所述的防倒吸氣管的出氣口設有六個,六個出氣口均勻分布在容器系統底部,每個出氣口均連接有氣石。
所述的溫度控制系統包括加熱棒和冷卻管,所述的加熱棒和冷卻管固定在容器系統內部。
所述的培養基半自動添加系統包括培養基存儲箱、水泵、加液管、總閥門和分閥門,培養基存儲箱頂端設有存儲箱蓋。
所述的定時控制系統包括定時控制器和串聯插座,照明系統和曝氣系統的電源接在串聯插座上。
所述的支架系統用于放置容器系統和曝氣系統,設有兩層,上層鏤空適合容器系統底部的放藻管向下延伸,下層設有隔板適合放置曝氣系統的部件。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微藻連續高效光培養的簡易裝置能夠根據實驗要求控制照明系統的光照強度以及光周期,通過曝氣系統在補充藻類生長繁殖所需氧氣以及二氧化碳的同時保持系統內水體的流動;
2、容器系統弧形底部的放藻管能定期排放微藻和殘渣,通過培養基半自動添加系統能及時補充新鮮培養基,可以達到連續快速培養的效果,圓筒柱蓋子的特殊設計既保證了容器系統的密閉性又方便后期的清洗;
3、溫度控制系統可以在不同季節將容器系統內的溫度控制在一個最佳值狀態,滿足微藻的生長增殖要求;
4、該簡易裝置造價低廉、操作簡單、便于管理、維護方便,對于小球藻、微囊藻等需氧微藻室內快速大量連續培養非常實用。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微藻連續高效光培養的簡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簡易裝置的容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右圖為左圖的仰視圖。
附圖3是照明系統與溫度控制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右上圖為透明燈罩蓋子的俯視圖,右中圖為左圖中箭頭所示部位的截面圖,右下圖為透明燈罩底部的俯視圖。
附圖4是曝氣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是培養基半自動添加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洋大學,未經上海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504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混棉機橋式輸棉管
- 下一篇:遠紅外線酒類加工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