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集流管及平行流換熱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44634.5 | 申請日: | 2013-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7586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01 |
| 發明(設計)人: | 佐藤憲一郎;程志明;徐龍貴;孫西輝;華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9/02 | 分類號: | F28F9/02;F25B3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528311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管 平行 換熱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的熱交換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集流管及具有該集流管的平行流換熱器。?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平行流換熱器由于換熱效率高,加工性能好,廣泛應用于汽車空調、工業生產以及家用和商用空調領域。在一些應用場合,為了確保板狀翅片平行流換熱器的排水性,有將集流管沿豎直方向配置的方法。這種結構的平行流換熱器當作為蒸發器使用的時候,會出現以下問題:由于受重力影響,冷媒容易滯留集流管內空間下部,特別是冷媒的進口側的集流管,由于高度較大,會出現明顯的冷媒向下滯留的情況。特別是在冷媒流量不充足時,集流管下方的冷媒流量與上方的冷媒流量的差異非常明顯,使換熱器的整體換熱性能下降。當前一般通過增加扁管中冷媒的流程來減少單集流管的長度,但是這樣就會增加換熱器的阻力,影響制冷的能效。所以,解決集流管內冷媒因重力而產生的滯留,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可解決集流管內冷媒因重力而產生的滯留、可改善平行流換熱器換熱性能的集流管。?
為了實現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集流管,包括并排設置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第一腔體上設有用以插接扁平管的扁孔,所述第二腔體和第一腔體之間設有將兩者連通的冷媒分配孔,所述集流管還包括設置在第一腔體下端的第三腔體,第三腔體與第一腔體間設置有噴射孔,冷媒從冷媒管路流進第三腔體,并從噴射孔向上噴入第一腔體;第二腔體與冷媒管路連通,來自冷媒管路的冷媒從第二腔體通過冷媒分配孔流進第一腔體。?
優選地,冷媒入口管插入第三腔體,該第三腔體與第二腔體的下端連通。?
優選地,冷媒入口管的端口位于第三腔體內,且位于靠近噴射孔的位置,冷媒在噴射孔處有比第二腔體下端連通孔更大的靜壓。?
優選地,冷媒入口管為頂端封閉的第二腔體,其設置在第一腔體內的部分設置有冷媒分配孔,冷媒入口管還位于第三腔體,并且位于第三腔體內的管段上設置有分流孔。?
優選地,所述第一腔體內設置有板狀體,該板狀體與腔體的內壁面連接并實現密封,其中有扁管插入孔側為第一腔體,另一側為第二腔體,在第一腔體的下端面和第三腔體之間設置有隔板,隔板連接并密封第一腔體的端面,隔板上有噴射孔連通第一腔體和第三腔體,上述板狀體與另一側腔體內壁面圍成連通第三腔體與第二腔體的連通孔。?
優選地,所述第一腔體與第三腔體之間設置有隔離板,所述的隔離板上設置有噴射孔,該隔離板的邊緣與第一腔體端口內壁面形狀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第一腔體內還設置有縮流板,該縮流板的邊緣與第一腔體內壁面形狀相匹配,在縮流板設置有連通該縮流板上下腔冷媒的縮流板連通孔。?
優選地,所述縮流板距離集流管冷媒入口端越遠間距越小;所述縮流板連通孔距離集流管冷媒入口端越遠孔徑越小。?
優選地,所述縮流板距離集流管冷媒入口端越遠間距越小。?
優選地,所述縮流板連通孔距離集流管冷媒入口端越遠孔徑越小。?
本實用新型另提供一種平行流換熱器,包括集流管和一端插接在所述集流管上的若干扁平管,以及設置在所述若干扁平管之間的翅片。所述集流管包括并排設置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第一腔體上設有用以插接扁平管的扁孔,所述第二腔體和第一腔體之間設有將兩者連通的冷媒分配孔,所述集流管還包括設置在第一腔體下端的第三腔體,第三腔體與第一腔體間設置有噴射孔,冷媒通過冷媒入口管從冷媒管路流進第三腔體,并從噴射孔向上噴入第一腔體;第二腔體與冷媒管路連通,來自冷媒管路的冷媒從第二腔體通過冷媒分配孔流進第一腔體。?
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集流管中至少設置有第一腔體、第二腔體和第三腔體,冷媒可從第二腔體進入到第一腔體,當第一腔體中的冷媒受到重力下落時,從第三腔體流向第一腔體的冷媒上沖,可將下落的冷媒托起,從而避?免了冷媒滯留,改善了平行流換熱器的換熱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平行流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平行流換熱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集流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集流管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集流管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中集流管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4463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