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輸液器的無針加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37873.8 | 申請日: | 2013-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697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陳景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蔚百世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5/14 | 分類號: | A61M5/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7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輸液 無針加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輸液器中的加藥裝置,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輸液器的種類很多,然而大多數輸液器的無針加藥裝置都是采用傳統的加藥模式,即利用鋼針刺破膠塞頂部將所需加入的藥液加入到加藥裝置內,這樣的操作不僅容易造成對加藥裝置的污染,并且每次加藥所用的針管都得在加藥完成后丟棄掉,這樣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加藥過程中不會受到外界污染且能夠節省資源的加藥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輸液器的無針加藥裝置,包括螺旋蓋、膠塞和三叉管,所述三叉管具有加藥口,所述膠塞為圓桶形,所述膠塞的開口連通所述加藥口,所述膠塞的底部設置有通孔,當無外力作用時,所述通孔為封閉狀態;當在所述通孔處施加外力時,所述通孔打開,所述膠塞的外側設置有所述螺旋蓋,所述螺旋蓋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三叉管,所述螺旋蓋的外側設置有螺紋。
更進一步的,所述通孔為圓錐形孔。
更進一步的,所述膠塞的外側設置有第一階梯槽,所述螺旋蓋的內側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階梯槽相對應的第二階梯槽。
更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階梯槽包括兩個槽。
更進一步的,所述膠塞底部的厚度為4-5mm。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而本實用新型加藥裝置采用的加藥方式是將帶螺口的注射器與本加藥裝置中的螺旋蓋螺緊,它們在螺緊過程中產生的力將膠塞底部的通孔擠開,從而所需加入的藥液便通過輸液孔加入到加藥裝置中,采用這樣的加藥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的避免外界環境對加藥裝置的污染,同時還能夠反復進行操作,因此有效的節省了資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輸液器中加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輸液器加藥裝置,包括螺旋蓋1、膠塞2和三叉管3,三叉管3具有加藥口31,膠塞2為圓桶形,膠塞2的開口連通加藥口31,膠塞2的底部設置有通孔4。膠塞2底部的厚度為4-5mm。當無外力作用時,通孔4為封閉狀態,不與外界環境連通,從而起到保護加藥裝置內部環境的作用;當在通孔4處施加外力時,通孔4打開。其中,通孔為圓錐形孔。膠塞2的外側設置有螺旋蓋1,螺旋蓋1的一端固定連接三叉管3,螺旋蓋1的外側設置有螺紋。其中,膠塞2的外側設置有第一階梯槽,螺旋蓋的內側設置有與第一階梯槽相對應的第二階梯槽。優選的,第一階梯槽包括兩個槽。
在輸液過程中需要往輸液器中加入藥液時,將帶有所需藥液的螺口注射器或其他輸液產品的螺口與螺旋蓋1旋轉螺緊,螺口和螺旋蓋1在螺緊過程中會對通孔4施加一個作用力,通孔4在該力的作用下被擠開,所需藥液便通過通孔4加入到輸液器中,加藥完成后,將螺口注射器或其他輸液產品從螺旋蓋1上取下,通孔4便又恢復至閉合狀態,膠塞2由硅橡膠材質制成,具有很好的收縮性和彈性。?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而本實用新型加藥裝置采用的加藥方式是將帶螺口的注射器與本加藥裝置中的螺旋蓋螺緊,它們在螺緊過程中產生的力將膠塞頂部的輸液孔擠開,從而所需加入的藥液便通過輸液孔加入到加藥裝置中,采用這樣的加藥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的避免外界環境對加藥裝置的污染,同時還能夠反復進行操作,因此有效的節省了資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蔚百世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經江蘇蔚百世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378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輸液架
- 下一篇:用于多器官支持的自衡置換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