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有機肥下料返料造粒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37633.8 | 申請日: | 2013-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001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金付;陳敏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美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5/00 | 分類號: | C05G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肥 下料返料造粒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有機肥下料返料造粒裝置。
背景技術
有機肥是經生物物質、動植物廢棄物、植物殘體加工而來,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富含大量有益物質,包括:多種有機酸、肽類以及包括氮、磷、鉀在內的豐富的營養元素。有機肥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而且肥效長,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機質,促進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有機肥根據其成品狀態可以分為粉狀、顆粒狀和餅狀等,在顆粒狀有機肥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對有機肥原料進行造粒。目前,一般是由單臺擠壓造粒機對有機肥原材料進行擠壓造粒,擠壓造粒機的進料口連接有進料裝置,擠壓造粒機的出料口連接出料裝置,存在生產效率低、原材料浪費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的有機肥下料返料造粒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有機肥下料返料造粒裝置,包括進料輸送機構、提升機、下料平臺、出料輸送機構以及返料輸送機構,所述進料輸送機構將有機肥原料輸送到提升機的進料口,所述提升機的出料口位于下料平臺的上方,所述下料平臺的下方對稱設有兩排擠壓造粒機,所述下料平臺上開設有若干個分別通向各個擠壓造粒機進料口的下料口,所述出料輸送機構位于兩排擠壓造粒機之間,所述返料輸送機構的出料口位于下料平臺的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進料輸送機構、出料輸送機構以及返料輸送機構均為皮帶輸送機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有機肥下料返料造粒裝置結構簡單、造粒效率高且節約原材料,通過下料平臺將進料、出料和返料集成一體,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有利于顆粒狀有機肥的大批量自動化生產。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
圖中:1-進料輸送機構,2-提升機,3-下料平臺,3-1-下料口,4-出料輸送機構,5-返料輸送機構,6-造粒機。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有機肥下料返料造粒裝置,包括進料輸送機構1、提升機2、下料平臺3、出料輸送機構4以及返料輸送機構5,所述進料輸送機構1將有機肥原料輸送到提升機2的進料口,所述提升機2的出料口位于下料平臺3的上方,所述下料平臺3的下方對稱設有兩排擠壓造粒機6,所述下料平臺3上開設有若干個分別通向各個擠壓造粒機6進料口的下料口3-1,所述出料輸送機構4位于兩排擠壓造粒機6之間,所述返料輸送機構5的出料口位于下料平臺3的上方。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料輸送機構4輸出的有機肥顆粒經另一提升機進入拋光機進行拋光,拋光后的有機肥顆粒由過篩機進行過篩,過篩出不合格的有機肥顆粒或碎料由返料輸送機構5輸送到下料平臺3。所述進料輸送機構1、出料輸送機構4以及返料輸送機構5均為皮帶輸送機構,但不局限于此。
在本實施例中,該有機肥下料返料造粒裝置通過下料平臺3將進料、出料和返料集成一體,具有結構簡單、造粒效率高且節約原材料等優點,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便于實現顆粒狀有機肥的大批量自動化生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美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美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3763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車載雙功能逃生設備
- 下一篇:一種引擎蓋阻燃隔音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