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體式立式止回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32427.8 | 申請日: | 2013-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622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徐偉峰;施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埃美柯銅閥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5/06 | 分類號: | F16K15/06 |
| 代理公司: | 寧波天一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劉賽云 |
| 地址: | 315202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體式 立式 止回閥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防止管路內介質倒流的止回閥結構,尤其是指一體式立式止回閥。
背景技術
止回閥是一種自動閥門,它依靠介質本身流動而自動啟閉閥瓣,主要安裝在介質單向流動的管路上,并只允許介質向一個方向流動,以防止發生事故,還可應用在其中的壓力可能升至超過系統壓的輔助系統提供補給的管路。傳統的立式止回閥如公開的中國專利號為201120577486.7的“一種立式止回閥”,它主要是由閥體、閥蓋、閥瓣、閥桿、彈簧、彈簧墊圈等結構構成,并采用閥體、閥蓋相互螺紋旋合連接的結構,而其它配件都極少采用標準件,這就造成立式止回閥生產裝配較為復雜且所需加工件多,也極大影響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維修成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加工件少、生產成本低、維修方便的一體式立式止回閥,該立式止回閥在簡化結構的基礎上,還能有效保證立式止回閥的功能和可維修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一體式立式止回閥,包括立式閥體,該閥體內設有上、下連通的進口端和出口端,還設有啟閉進、出口端的閥芯組件,所述的閥體為一體式結構,該閥體內設有隔筋和封水板;所述的隔筋上設有導向孔,隔筋與閥體之間設有通水孔,封水板上設有錐孔。
所述的閥芯組件包括一根豎直設置在閥體內的閥桿,該閥桿上、下活動穿設在隔筋的導向孔內;所述的閥桿上端設有彈簧座,還設有套裝在閥桿外的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兩端分別頂推在彈簧座和隔筋上;所述的閥桿下端設有閥瓣,該閥瓣密封配裝在封水板的錐孔內。
所述的閥瓣為錐形閥瓣,該錐形閥瓣與錐孔之間作錐形密封。
所述的閥桿與導向孔之間設有導向套。
所述的閥體兩端設有內螺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主要是將閥體設計為無閥蓋的一體式結構,在去掉閥蓋后,閥體上的加工部位除兩端的內螺紋外,只需在閥體內的隔筋上加工導向孔和通水孔、閥體內的封水板上加工錐孔即可,而閥體內的閥芯組件大都采用了標準件,這使得整個立式止回閥的生產裝配更加簡單,維修時的拆裝也相當方便,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降低了維修難度,還具有結構簡單可靠、加工件少、通水孔徑大等優點,故在簡化結構的基礎上,能有效保證立式止回閥的功能和可維修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按上述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再作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1.閥體、11.內螺紋、12.進口端、13.隔筋、14.封水板、15.出口端、16.通水孔、2.閥芯組件、21.“O”型圈、22.閥瓣、23.閥桿、24.導向套、25.彈性元件、26.彈簧座、27.螺母。
一體式立式止回閥,如圖1、圖2所示,它涉及一種用于防止管路內介質倒流的止回閥結構,主要是由閥體1、閥桿23、閥瓣22、導向套24、彈性元件25和彈簧座26等構成,其中的閥桿23、閥瓣22、彈性元件25和彈簧座26等配件也共同構成了整個立式止回閥的閥芯組件2。
所述的閥體1采用了立式的一體式閥體結構,它直接舍去了傳統立式止回閥上都需具備的閥蓋,這既方便了加工,也節約了生產成本;所述的閥體1內設有上、下連通的進口端12和出口端15,可用于供管路系統中介質的流通,在進、出口端的閥體1上均設計有內螺紋11以用于連接管路;所述的閥體1內還設有隔筋13和封水板14,該隔筋設置在封水板上部,它實際上就是一根長條板狀結構,在隔筋13中心設計有導向孔,隔筋13與閥體1的內壁之間設有兩個呈半圓形的通水孔16,該通水孔孔徑設計較大,以有效降低流阻系數;所述的封水板14中心設有一個錐孔,該錐孔為上小下大的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埃美柯銅閥門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埃美柯銅閥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324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