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出口加藥絮凝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30252.7 | 申請日: | 2013-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282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林遠根;陳錦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科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出口 絮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裝置,尤其屬于加藥絮凝配水器。?
背景技術
加藥絮凝池是利用機械將污水和絮凝劑混合、反應使水或液體中懸浮微粒集聚變大或形成絮團,從而加快粒子的聚沉,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現有的加藥絮凝池如圖1所示,在池上開有進水口1、出水口11、排渣口12,當后續處理單元為兩個池時,通常是通過在出水口接個三通13來實現分流,由于受攪拌機8的影響池中水位上下波動往往造成出水不均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解決現有雙出口加藥絮凝池存在的出水不均勻的缺點,提供一種出水平穩、均勻的雙出口加藥絮凝池。?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雙出口加藥絮凝池,它包括進水口、加藥管、攪拌機、出水口、排渣口,其要點在于,在絮凝池側面開一個出水口,在出水口外增加配水區,配水區開有多個出口,與多個分水管連接。?
配水區開有兩個出口,與兩個分水管連接。?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加藥絮凝池的基礎上增加了配水區,將絮凝池的出水口與分水管(也是后續處理單元的進水管)分開,在出水配水時,使污水能均勻的流入多根配水管,有效的保證后續處理單元水量均衡。?
配水區中有隔板,位于配水區的進口和出口之間,隔板的高度高于分水管的開口,低于配水區上端口。?
通過增加隔板將出水口與分水管更加有效地分隔開。?
進水口后增加進水區、導流管,進水區與導流管有開口相通,進水區、導流管與絮凝池分隔開,加藥管位于進水區中,加藥管的出口處于進水口的前方,污水由進水口、進水區、導流管進入加藥絮凝池。?
通過對進水方式的改變創造出污水與絮凝劑的反應區,通過導流管延長污水流入絮凝池的時間從而增加污水與絮凝劑的反應時間,保證所有流入的污水與絮凝劑都有著同樣長的反應時間,均勻性好,凈化效果好。可以根據需要采用迂回導流管來延長污水流入絮凝池的時間。?
在導流管后接有垂直向下的導流筒,導流筒處于攪拌機葉片的上方。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污水流動的導向來保證污水與絮凝劑的充分反應,所有流入的污水都垂直打在攪拌機的葉片上,使污水與絮凝劑的混合、反應更加均勻。?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出水端增加配水區,并在配水區中設置隔板緩解因攪拌機在攪拌過程中池中水位上下波動造成出水的不均衡,使污水平均的水量流入后續多個處理單元。同時在進水端增加導流管來延長污水與絮凝劑的反應時間,并設置導流筒對污水的流動進行導向,讓流入的污水都垂直打在攪拌機的葉片上,從而使污水與絮凝劑混合均勻,反應充分,保證污水的處理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加藥絮凝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為俯視圖
其中:1進水口??2進水區??3導流管??4加藥管??5導流筒支架???7導流筒??8攪拌機??9?分水管??10配水區?101隔板??11出水口??12排渣口?13三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可以使本專業的技術人員更理解本實用新型,對下述的實例進行修改,添加和替換都是可能的,都沒有超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如圖?2所示,一種加藥絮凝池,它是在現有加藥絮凝池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保留現有加藥絮凝池的結構,如進水口1、加藥管4、攪拌機8、出水口11?、排渣口12,并在出水口11外增加配水區10,配水區10開有多個出口,與多個分水管9連接,一般為兩個出口,與兩個分水管9連接。其余未述部分與現有技術相同。?
實施例2,如圖?3、4所示,本實用新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在配水區10中有隔板101,位于配水區10的進口和出口之間,隔板101的高度高于分水管9的開口,低于配水區10上端口。隔板101將配水區10分成進水和出水兩個空間,處理后的污水經過隔板101的上方進入出水空間后,由分水管9流出,進一步減少攪拌機8對出水的影響,出水擾動小,緩解因攪拌機在攪拌過程中池中水位上下波動造成對出水的不均衡性,可更好的使污水平均的水量流入后續處理單元。?
在進水口1后增加進水區2、導流管3,進水區2與導流管3有開口相通,進水區2、導流管3與絮凝池分隔開,加藥管4位于進水區2中,加藥管4的出口處于進水口1的前方,在導流管3后接有垂直向下的導流筒7,導流筒7通過導流筒支架5固定于加藥絮凝池中,導流筒支架5通常由三根均勻分布的鋼筋組成,能將導流筒7固定住,使其處于攪拌機8葉片的上方即可。污水由進水口1、進水區2、導流管3、導流筒7進入加藥絮凝池。可以根據需要采用迂回導流管3來延長污水流入絮凝池的時間。其余未述部分與上例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科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科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3025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城市停車智能管理系統
- 下一篇:分散式MBR中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