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新型曝氣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8369.1 | 申請日: | 2013-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2829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汪炎軍;凌翔;肖峰;林冬華;郭文方;張少敏;董建民;楊奮毅;羅顏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開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30;C02F3/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人工 濕地 污水處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染處理系統,尤其是指一種新型曝氣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屬于環境保護領域。
背景技術
人工濕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運行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將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經人工建造的濕地上,污水與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污水、污泥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氧化還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轉化、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作用。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自由水面人工濕地處理系統;(2)人工潛流濕地處理系統。(3)垂直水流型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人工濕地主要用于污水深度處理,其出水水質可以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人工濕地處理技術是未來水質提標一大熱門處理技術,其具有緩沖容量大、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等優點,非常適合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但是也有其不足之處:如占地面積過大,氧氣供應傳質不佳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占地面積小、反應面積大、曝氣方式靈活的新型曝氣人工濕地處理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曝氣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有濕地池,濕地池的底部防滲處理,濕地池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進水管和出水管,濕地池內布置有配水管,污水通過配水管進入濕地池內,經處理后由出水管輸出,濕地池中還填充有填料,填料上種植有濕地植物,還包括有曝氣管網,該曝氣管網包括有曝氣主管和復數根曝氣支管,曝氣主管沿濕地池的邊緣布置于濕地池的兩側外部,曝氣支管并排伸入濕地池內的底部,曝氣主管的入口處設置有主控閥,各曝氣支管上連接曝氣主管端設置有調節閥。
優選的,所述曝氣支管外包覆有防護外套管,外套管上設置有曝氣孔。
優選的,所述濕地池內沿水流方向間距設置有多個橫向隔墻,將濕地池分隔出多個污水處理區段,各橫向隔墻的底部開孔,前述曝氣支管伸入各處理區段中。
優選的,所述濕地池內沿水流方向間距設置有多個縱向隔墻,將濕地池分隔出左右向的多個部分,各部分分別配裝有前述曝氣管網。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之曝氣人工濕地相比傳統的人工濕地有如下技術優點和有益效果:
1、水力負荷大,占地面積小。水力負荷是衡量人工濕地設計、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指標。目前人工濕地水力負荷在0.2~0.4m3/m2.d范圍內,歐洲、北美及澳大利亞,人少地多,其水力負荷大都低于0.1m3/m2.d,我國人多地少,其水力負荷較高,一般高于0.2m3/m2.d。我國北方0.2~0.5m3/m2.d,南方0.4~0.8m3/m2.d。而新型的曝氣人工濕地的水力負荷可達到3.0~4.0m3/m2.d,是傳統的人工濕地8~20倍。以處理規模為10000噸/天的人工濕地為例,傳統的占地約50000m2(75畝),新型的僅為3400m2(5畝),極大的節約了土地資源;
2、反應面積大,能耗低,效率比傳統的人工濕地系統高;
3、曝氣方式靈活。可通過控制曝氣管閥門的開關,使人工濕地分段出現好氧、厭氧、缺氧狀態或根據需要調整出任何一種供氧狀態使得系統處于最佳工作狀況;同時因為底部有曝氣,可通過水的局部紊流沖刷填料,填料不易堵塞;以及,系統中的曝氣管更容易拆卸和更換,不用放干水就可以更換,更換時,將曝氣管從里面拖出來就可以了,更換操作簡單方便。
4、系統無大量污泥產生。系統基于多段生物原理,在空間上把反應池分成幾段,通過控制生長環境,使每段的生物種類和數量都不一樣,利用生物界食物鏈的原理,后段的生物以前段的生物為食物,生物數量逐級遞減,最終達到無剩余污泥產生的效果。
5、爆氣管更換方便,由于
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技術手段及其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和功能,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實施例中人工濕地的俯視透視圖,顯示了配水管的布置結構與水流方向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開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開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83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