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寬帶載波通信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6736.4 | 申請日: | 2013-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669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沙舟;王福廣;凌志強;胡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電華瑞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3/54 | 分類號: | H04B3/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譽鑫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孫國棟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寬帶 載波通信 模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載波通信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寬帶載波通信模塊。
背景技術
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出現于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初期,它以電力線作為傳輸媒體,利用載波方式將模擬或數字信號變成高頻信號,通過電力線實現遠距離傳輸。它具有傳輸距離遠、通道可靠性高、安全保密性好、投資少見效快、與電網建設同步等優點,早已成為電力系統應用最廣泛的通信方式。它主要用于電網調度通信、復用遠動、高頻保護和遠方跳閘信號等。
我國研究PLC技術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自20世紀90年代初,很多公司和企業紛紛斥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或自行研發;在很短的時期內,紛紛出臺各具特色的電力線載波通信產品,其中,有些地區推廣PLC集中抄表管理系統的步子跨的過大,完全沒有考慮到中國電網與國外電網的不同之處,生搬硬套國外的成功案例,結果整個在線系統因廠家無力承受大量的售后技術服務而崩潰;國內電網不規范性、復雜性、時變性的特點無法使用一個現有的數學模型進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因此,無法使用一種通用的技術來解決國內電網的所有問題。
目前,我國在線掛網運行的電力線載波通信產品真正達到正常運營管理需求的系統基本不存在,造成這種現實情況的原因,一是因為在線PLC產品基本為窄帶PLC通信技術的典型應用,由于通信速率低下,無法實現信道路徑隨電網變化動態適應,也是通信有效性和實時性受到制約;二是窄帶PLC技術由于速率低,無法實現數據雙向并發處理,網絡節點無法實時監測維護,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無法得到保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現電力線載波通信、降低乃至最終達到免除大量的售后服務工作量并且滿足智能電網遠程數據采集及運營管理需求的寬帶載波通信模塊。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寬帶載波通信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電路板上的控制模塊、存儲模塊、信號耦合電路模塊、電源模塊、串行接口模塊和信號調制模塊、信號解調模塊;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電源模塊,外部電源連接電源模塊和信號耦合電路模塊;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存儲模塊、串行接口模塊和電源模塊;所述控制模塊通過信號調制模塊與信號耦合電路模塊單向連接,信號耦合電路模塊通過信號解調模塊與控制模塊單向連接。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控制模塊為寬帶協議處理模塊,寬帶協議處理模塊電連接存儲模塊、電源模塊、信號調制模塊和信號解調模塊。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外部電源為交流220V電源或者380V電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寬帶協議處理模塊,寬帶協議處理模塊的高帶寬、并發的特性決定了本實用新型可與多個單/三相模塊進行快速的雙向全雙工通訊。為了發揮寬帶協議處理模塊的特點,本實用新型對應的軟件具有并行的數據收發處理能力。本實用新型采用HomePlugAV網絡通信技術,網絡節點實時動態網絡維護,可以實現智能電網中的實時費控和實時斷電和通電,以及實時監控電信息和電能質量,并可與國網云端服務器實時通信,做到全國電能統一、實時管理。
同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寬帶載波通信模塊,包括設置在電路板上的控制模塊、存儲模塊、信號耦合電路模塊、電源模塊、串行接口模塊和信號調制模塊、信號解調模塊;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電源模塊,外部電源連接電源模塊和信號耦合電路模塊;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存儲模塊、串行接口模塊和電源模塊;所述控制模塊通過信號調制模塊與信號耦合電路模塊單向連接,信號耦合電路模塊通過信號解調模塊與控制模塊單向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塊為寬帶協議處理模塊,寬帶協議處理模塊電連接存儲模塊、電源模塊、信號調制模塊和信號解調模塊。在實際應用中,寬帶協議處理模塊一般采用的是寬帶PLC模塊,利用PLC的特點實現寬帶載波通信。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外部電源為220V電源或者380V電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電華瑞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電華瑞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673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