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制動系統自動調整臂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6713.3 | 申請日: | 2013-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497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瑞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龍虎鍛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65/52 | 分類號: | F16D65/5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 地址: | 31322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制動 系統 自動 調整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件用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自動調整臂。
背景技術
????汽車在使用過程中,頻繁的制動會導致制動副元件的不斷磨損,致使制動鼓與蹄片之間的間隙不同程度地增大,導致踏板行程加長、制動氣室推力下降、制動滯后和制動力降低等。為保證車輛行駛安全,維持踏板行程的相對穩定和各制動器之間工作均衡,需對制動間隙進行調整。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牢固、使用壽命長的汽車制動系統自動調整臂。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汽車制動系統自動調整臂,包括有擺臂,擺臂一端連接有控制輪連接部,控制輪連接部上開設有連接孔,連接孔由一圓形孔以及位于圓形孔靠擺臂一側的矩形孔共同構成,控制輪連接部外周端面形狀與連接孔相同,且連接孔在其軸線方向上包括中間的柱孔部以及分別位于柱孔部上、下端的外寬內窄的錐孔部;控制輪連接部外側壁的上壁面與下壁面之間形成一鈍角,上壁面與豎直方向之間形成3°的夾角,下壁面與豎直方向之間形成5°的夾角;控制輪連接部與擺臂連接處的外側設有軸線與擺臂、連接孔軸線均垂直的調節輪連接部,調節輪連接部徑向端面呈圓形,且其在控制輪連接部的上壁面與下壁面過渡位置處形成沿其徑向外凸的凸角;所述的控制輪連接部與擺臂之間遠離調節輪連接部的一側連接有連接板,所述的控制輪連接部與調節輪連接部之間設有連接壁;所述的擺臂末端為半圓面,擺臂遠離調節輪連接部的一側設有兩個圓弧凸起,兩個圓弧凸起與擺臂側面之間圓弧過渡;擺臂與控制輪連接部、調節輪連接部的連接處過渡面均為凹圓弧形狀。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該自動調整臂,可保證各車輪制動器具有恒定一致的制動間隙,使整車的制動更靈敏、均衡、有效,縮短制動距離,即使各車輪制動器蹄片厚度不一致、磨損程度不同,亦能保證制動的最佳效能,縮短制動反應時間,減少壓縮空氣的消耗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仰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的A-A向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的B-B向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1的C-C向結構示意圖。
1、控制輪連接部;11、上壁面;12、下壁面;2、連接孔;21、錐孔部;22、柱孔部;3、連接板;4、擺臂;41、圓弧凸起;42、半圓面;5、調節輪連接部;51、凸角;6、連接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根據圖1至圖7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汽車制動系統自動調整臂,包括有擺臂4,擺臂4一端連接有控制輪連接部1,控制輪連接部1上開設有連接孔2,連接孔2由一圓形孔以及位于圓形孔靠擺臂4一側的矩形孔共同構成,控制輪連接部1外周端面形狀與連接孔2相同,且連接孔2在其軸線方向上包括中間的柱孔部22以及分別位于柱孔部22上、下端的外寬內窄的錐孔部21;控制輪連接部1外側壁的上壁面11與下壁面12之間形成一鈍角,上壁面11與豎直方向之間形成3°的夾角,下壁面12與豎直方向之間形成5°的夾角;控制輪連接部1與擺臂4連接處的外側設有軸線與擺臂4、連接孔2軸線均垂直的調節輪連接部5,調節輪連接部5徑向端面呈圓形,且其在控制輪連接部1的上壁面11與下壁面12過渡位置處形成沿其徑向外凸的凸角51;所述的控制輪連接部1與擺臂4之間遠離調節輪連接部5的一側連接有連接板3,所述的控制輪連接部1與調節輪連接部5之間設有連接壁6;所述的擺臂4末端為半圓面42,擺臂4遠離調節輪連接部5的一側設有兩個圓弧凸起41,兩個圓弧凸起41與擺臂4側面之間圓弧過渡;擺臂4與控制輪連接部1、調節輪連接部5的連接處過渡面均為凹圓弧形狀。
通過該自動調整臂,可保證各車輪制動器具有恒定一致的制動間隙,使整車的制動更靈敏、均衡、有效,縮短制動距離,即使各車輪制動器蹄片厚度不一致、磨損程度不同,亦能保證制動的最佳效能,縮短制動反應時間,減少壓縮空氣的消耗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龍虎鍛造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龍虎鍛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671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