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功能夾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6615.X | 申請日: | 2013-03-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864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曾東榮;龔世鐸;蔡佳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碩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11/00 | 分類號: | B62J11/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正奇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為;袁穎華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多功能夾扣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可使被固定的負載件產生不同角度樞轉及定位的夾扣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應用于自行車龍頭上的夾持固定裝置,較常見的有如圖1A所示的結構,其主要是于一具較佳摩擦效果與彈性(如:橡膠材質)的本體9上設有一具開口的束套凹部91,于該束套凹部91二旁側分別反向延伸一側部92,于二側部92之間形成夾持凹部93,且于各側部92上分別設有一對應的貫孔921;使用時,可依需要于夾持凹部93內設置一防滑襯墊8,并以一螺栓7貫穿二貫孔921,再以一調整螺帽71螺合于該螺栓7上,可迫使該夾持凹部93夾套于自行車龍頭上,而待固定的負載件則可伸入該束套凹部91內,并將其迫緊固定,藉以達到將預設負載件固定于自行車上的功效。
再者,又如圖1B所示的另一用于自行車的夾持固定裝置,其包含本體95與樞接于本體95的側部96,于本體95上設有一供待固定的負載件鎖固的固定部951,且本體95與側部96相對應的內側面凹設有凹緣,以形成一夾持凹部97夾套于自行車上的桿體,再以一螺栓7與一調整螺帽71螺合鎖固側部96與本體95相對于樞接端的另一端,藉以達到將預設負載件固定于自行車上的功效。
然而,上述的夾持固定裝置(本體9、95)其僅單純地可將負載件固定于自行車(龍頭)上,但卻缺乏供負載件調整角度或高度的機制;且其束套凹部91或固定部951亦有容納空間及形狀上的限制,致使其整體應用上難以滿足各不同身材使用者或不同應用場合的需求。
有鑒于已知應用于自行車龍頭上的夾持固定裝置有上述的缺點,創作人乃針對該些缺點研究改進之道,終于有本實用新型產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夾扣裝置,其可經由簡易的操作方式進行樞轉角度的調整,且產生穩固角度定位,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夾扣裝置,其可與不同的承載件形成易于拆卸的結合,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
本實用新型為達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夾扣裝置,其至少包括固定座,其特點是:還包括與相關負載件相結合的活動座,該固定座具有一能套合固定于預設管狀體周側的夾持孔,于該固定座周側設有至少一向外凸伸的結合部;該活動座設有一連結于該結合部的被結合部,且該活動座經由被結合部與結合部的連結,而能進行相對于固定座的樞轉活動。
所述活動座的被結合部直接樞接于固定座的結合部。
所述活動座設有一與該負載件相抵觸的接觸面,且該負載件直接結合于該接觸面上。
所述結合部與被結合部之間的接觸部位分別設有相互嚙合的數個凸齒。
所述固定座與活動座之間設有延伸組件,該延伸組件于一端設有與該結合部相樞接的第一延伸端,延伸組件的另一端設有與該被結合部相樞接的第二延伸端。
所述延伸組件的第一延伸端的樞轉軸心與該第二延伸端的樞轉軸心呈不同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延伸端的樞轉軸心與該第二延伸端的樞轉軸心相互垂直。
所述延伸組件的第一延伸端與固定座的結合部間的接觸部位分別設有相互嚙合的數個凸齒,而延伸組件的第二延伸端與活動座的被結合部間的接觸部位分別設有相互嚙合的數個凸齒。
所述活動座經由一組接組件與負載件相結合,于該組接組件上設有數個定位孔及至少一側凸部,該數個定位孔供數個定位組件貫穿并結合于負載件上,而于該活動座上則設有至少一容納該側凸部滑動的導槽。
所述固定座由二個具有半圓環形結構的半座體相對結合而成。
所述夾持孔內設有防滑襯墊。
如此,藉由各相對樞接的接觸部位分別設有相互嚙合的數個凸齒,使該活動座進行與固定座相對樞轉活動時,可產生不同角度的定位效果;樞轉角度的調整操作簡單,能產生穩固角度的定位,使用極為便利;可與不同的承載件形成易于拆卸的結合,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
至于本實用新型的詳細構造、應用原理、作用與功效,則參照下列依附圖所作的說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附圖說明
圖1A是一已知夾持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B是另一已知夾持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構造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及應用情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動作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構造分解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構造分解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碩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碩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661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