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薄板瓢曲測量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6011.5 | 申請日: | 2013-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909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舒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華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11/30 | 分類號: | G01B1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薄板 測量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測量薄板瓢曲的薄板瓢曲測量儀,是一種針對鋼鐵廠生產的薄板采用離線或在線方式對其進行瓢曲檢測的便攜式測量裝置,屬于表面檢測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薄板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會產生浪形、瓢曲或旁彎的表面缺陷。對于板帶鋼產品,都不允許有明顯的浪形和瓢曲。目前市場用戶薄板產品的表面質量要求很高,其中浪形、瓢曲的要求猶為突出。?
目前對薄板瓢曲的檢測主要是采取目測,從鋼卷中找到瓢曲部位切除下來,放置在平臺上,通過人工用眼觀察和直尺的測量,將鋼板表面瓢曲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其缺點:一是無法準確的測量出被測鋼板的瓢曲數據,因為多個人對同一瓢曲測量數據會產生偏差;二測量時運用的是精度為0.5mm的測量器具,對瓢曲測量精度有很大影響;三瓢曲部位須從鋼卷上剪切下來進行測量,有些不明顯的瓢曲是否測量無法準確判斷,容易造成其表面一些瓢曲超差而漏檢。?
隨著鋼材市場對硅鋼帶鋼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薄板帶鋼表面瓢曲質量檢測、監控和記錄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制薄板瓢曲測量儀,用于替代人工測量,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測量薄板瓢曲的便攜式測量裝置,用于替代人工測量并保證測量準確性。?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薄板瓢曲測量儀,包括:測量臺架1和設于測量臺架1的控制面板3,其中,在該控制面板3上設有開關按鈕3-1和顯示存儲裝置3-2,測量裝置移動撥塊6、齒輪編碼器支架9、齒輪支架10、同步齒輪一11、同步齒輪二12、同步皮帶13、聯軸器14、編碼器15、導軌16、滑塊17、激光傳感器支架18、激?光測高儀或激光二維掃描傳感器19、極限條20、光電傳感器21、光電傳感器22、USB數據導出插口23,其中,所述測量臺架1內安裝有所述齒輪編碼器支架9、齒輪支架10和導軌16;且齒輪編碼器支架9上用二個軸承螺和軸安裝有同步齒輪二12,通過聯軸器14安裝有所述編碼器15。?
進一步地,優選的結構是,所述齒輪支架10上用二個軸承螺和軸安裝有同步齒輪一11,且所述同步齒輪一11和同步齒輪二12通過同步皮帶13配合同步運動;所述滑塊17和導軌16配合安裝并在導軌16滑動,測量裝置移動撥塊6安裝在滑塊17,測量裝置移動撥塊6的兩夾塊用螺絲夾住同步皮帶13,測量裝置移動撥塊6用螺絲安裝有激光傳感器支架18和極限條20。?
進一步地,優選的結構是,所述激光測高儀或激光二維掃描傳感器19安裝在激光傳感器支架18上;所述光電傳感器21的兩底腳用螺絲分別安裝在測量臺架1和齒輪編碼器支架9上,且電源充電插座4和USB數據導出插口23分別安裝在測量臺架1上。?
進一步地,優選的結構是,還設有測量儀提手2,其兩端與所述控制面板3相連接。?
進一步地,優選的結構是,所述測量臺架1四個底腳上分別設有可調底腳5,且所述可調底腳5設于具有平面的鋼板8之上。?
進一步地,優選的結構是,所述控制面板3上還設有電源盒蓋板3-3、充電電池3-4、電源充電插座4,其中,所述充電電池3-4設于電源盒蓋板3-3之下。?
進一步地,優選的結構是,所述顯示存儲裝置3-2選取平板電腦或單片機裝置。?
本發明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不僅滿足離線測量還可在鋼帶不切斷的情況下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直接存儲在顯示存儲裝置上,該測量裝置設計科學合理便攜,測量精度高,操作和維護更方便,具有很好的效果。?
本發明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了解。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使得本發明的上述優點更加明確。其中,?
圖1為本發明瓢曲測量儀的外形結構三維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瓢曲測量儀的去外罩外形結構三維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瓢曲測量儀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瓢曲測量儀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瓢曲測量儀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需要說明的是,只要不構成沖突,本發明中的各個實施例以及各實施例中的各個特征可以相互結合,所形成的技術方案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華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華科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601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