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表務管理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5850.5 | 申請日: | 2013-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420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郭軍;王國婷;王啟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和達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7/00 | 分類號: | G06K7/00;G01F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興市經***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理 裝置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表的表務管理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的水表大多數是直讀式的機械水表。水表的表號是打刻在水表表面的金屬上,這個表號是水表的唯一身份信息。在對水表進行檢測或者維修時,該表號及其檢測信息通過人工抄錄和紙張填寫后再轉錄到電腦數據庫。由于水表的表號是打刻在水表的金屬上,在金屬被腐蝕或者生銹的情況下,該表號會變得不清晰,甚至無法識別。為了避免表號被腐蝕而無法識別,另一種水表是將表號刻于水表內部并在表號的正上方設置透明玻璃,以使得透過透明玻璃讀取表號,但是,透明玻璃容易被灰塵等覆蓋,同樣,會使得表號讀取不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問題是現有水表的表號讀取不容易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表務管理裝置,該裝置包括卡扣和RFID電子標簽,該電子標簽設置于卡扣內且存有水表的表號。
可選地,所述卡扣包括兩個遮蔽殼體,每一個遮蔽殼體具有容納腔,該兩遮蔽殼體的容納腔相互扣合而形成用以容納進水管接頭的螺母的空腔,所述電子標簽設置容納腔的側壁。
可選地,上述兩個遮蔽殼體中,一個遮蔽殼體的第一側設置有卡柱,該卡柱具有圓臺形的卡頭,與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設置有卡槽,該卡槽內部設置臺階;另一個遮蔽殼體的第二側設置有卡槽,該卡槽內部設置有臺階,與第二側相對的第一側設置有卡柱,該卡柱具有圓臺形的卡頭。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一種表務管理系統,該管理系統包括前述任何一項所述表務管理裝置和RFID讀取裝置,該RFID讀取裝置向所述RFID電子標簽發送驅動指令,所述RFID電子標簽響應該驅動指令而傳輸表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由于本實用新型設置有RFID電子標簽且該電子標簽設置于卡扣內,這樣,電子標簽不容易毀壞,而通過RFID讀取裝置即可順利讀取表號,所以,讀取表號容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表務管理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表務管理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達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予以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表務管理裝置包括卡扣1和RFID電子標簽2。所述卡扣1包括兩個遮蔽殼體(11A、11B)。每一個遮蔽殼體(11A、11B)具有容納腔111。該兩遮蔽殼體(11A、11B)的容納腔111相互扣合而形成用以容納進水管接頭的螺母3的空腔。上述兩個遮蔽殼體(11A、11B)中,一個遮蔽殼體11A的第一側設置有卡柱12,該卡柱12具有圓臺形的卡頭121,與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設置有卡槽13,該卡槽13內部設置臺階;另一個遮蔽殼體11B的第二側設置有卡槽13,該卡槽13內部設置有臺階,與第二側相對的第一側設置有卡柱12,該卡柱12具有圓臺形的卡頭121。卡頭121與卡槽13的臺階相卡設而使得兩個遮蔽殼體(11A、11B)相互扣合在一起,進而,容納腔111組合成空腔而容納螺母3。所述該電子標簽2設置于卡扣1內且存有水表的表號,具體的,所述電子標簽2設置一個遮蔽殼體11B的容納腔111的側壁。所述表號是10位阿拉伯數字的唯一不重復編碼,用以代表一臺水表。
請繼續參閱圖1,如果要讀取上述表務管理裝置的表號,只需要將RFID讀取裝置靠近該表務管理裝置的RFID電子標簽2CM左右而向RFID電子標簽發送驅動信號,RFID電子標簽響應該驅動信號而傳輸表號至RFID讀取裝置,從而,讀出水表的表號,所以,本實用新型讀取水表的表號容易,而且,水表的表號也不會像現有技術那樣被腐蝕或者毀壞等。
基于上述思路,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一種表務管理系統,該系統包括上述的表務管理裝置和RFID讀取裝置,該RFID讀取裝置向所述RFID電子標簽發送驅動指令,所述RFID電子標簽響應該驅動指令而傳輸表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和達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和達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585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