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拉絲車間用水循環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4715.9 | 申請日: | 2013-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094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玉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凱旺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9/00 | 分類號: | B21C9/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學成 |
| 地址: | 213125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拉絲 車間 水循環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拉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拉絲車間退火冷卻用水的循環機構。
背景技術
拉絲工藝是將直徑較大的拉絲體,通過拉絲模使拉絲體的橫截面積被壓縮,并獲得所需求的橫截面積形狀和尺寸的拉絲體;拉絲包括冷拉和熱拉的方式,冷拉就是在常溫下,且不對拉絲進行加熱,通過拉絲裝置進行拉絲;而熱拉的方式是對拉絲進行加熱,再通過拉絲裝置進行拉絲,然后再對拉絲進行冷卻退火,退火的方式采用冷卻水進行冷卻退火,退火后的冷卻水溫度上升,作為廢水便直接排放出去,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對拉絲車間冷卻用水進行回收再次使用的拉絲車間用水循環機構,結構簡單,節約水資源,降低企業的生產用水。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拉絲車間用水循環機構,包括多個獨立設置的拉絲冷卻槽,對每個拉絲冷卻槽中的冷卻水進行回收的積水槽,所述每個拉絲冷卻槽通過一回水管與積水槽相連通,以及將積水槽中的冷卻水輸送到拉絲冷卻槽中的輸送泵,輸送泵的輸出端連通一主水管,每一拉絲冷卻槽通過一分水管與主水管連通,在每一分水管上設置有控制閥。
進一步地,所述積水槽中設置有對進入輸送泵中的冷卻水進行過濾的過濾網。這樣冷卻水中的雜質,通過過濾網留在積水槽中,并定期進行人工清理。
進一步地,所述輸送泵的輸入端連通一加熱器,所述加熱器的輸入端通過管道與積水槽連通,加熱器的輸出端與輸送泵的輸入端連通,在加熱器內設置有對其中的冷卻水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將檢測到的溫度信號傳輸給控制輸送泵工作的控制器,上述控制閥為電磁閥,所述控制器控制每一電磁閥的工作。由于不同金屬材料的拉絲,對冷卻水的溫度要求不同,因而需要對回收的冷卻水進行再次加熱,使冷卻水的溫度上升達到拉絲的冷卻水溫度要求。
每個拉絲冷卻槽中設置液位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將檢測到的拉絲冷卻槽中的冷卻水位置信號傳輸給控制輸送泵的控制器,上述控制閥為電磁閥,控制器控制每一電磁閥的工作。在拉絲冷卻槽中的冷卻水達到設定高度時,液位傳感器便會向控制器發出停止輸送的信號,控制器則控制相應拉絲冷卻槽的電磁閥關閉,再全部拉絲冷卻槽中的液位達到設定值時,控制器便控制輸送泵停止工作。
采用了上述方案,拉絲車間中拉絲冷卻槽排出的冷卻水通過管道回流到積水槽中,并通過輸送泵再次輸送到相應的拉絲冷卻槽中,對拉絲進行冷卻退火,對廢水進行再次使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對廢水進行再次循環利用,節省了水資源,降低了企業的生產用水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拉絲車間用水循環機構,包括三個獨立設置的拉絲冷卻槽1,對每個拉絲冷卻槽中的冷卻水進行回收的積水槽2,每個拉絲冷卻槽通過一回水管與積水槽相連通,以及將積水槽中的冷卻水輸送到拉絲冷卻槽中的輸送泵3,輸送泵的輸出端連通一主水管4,每一拉絲冷卻槽通過一分水管5與主水管連通,在每一分水管上設置有控制閥6。在積水槽2中設置有對進入輸送泵中的冷卻水進行過濾的過濾網7。
輸送泵的輸入端連通一加熱器8,加熱器的輸入端通過管道9與積水槽2連通,加熱器的輸出端與輸送泵的輸入端通過管道11連通,在加熱器內設置有對其中的冷卻水溫度進行檢測的溫度傳感器10,溫度傳感器將檢測到的溫度信號傳輸給控制輸送泵工作的控制器,上述控制閥為電磁閥,控制器控制每一電磁閥的工作。在對需要冷卻水具有一定溫度時,加熱器開始對從其中經過的冷卻水進行加熱,并通過溫度傳感器進行檢測并發送給控制器,當溫度達到設定值時,控制器便會啟動輸送泵及相應的控制閥,使冷卻水進入拉絲冷卻槽中。
另外,在每個拉絲冷卻槽中設置液位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將檢測到的拉絲冷卻槽中的冷卻水位置信號傳輸給控制輸送泵的控制器,上述控制閥為電磁閥,控制器控制每一電磁閥的工作。此種結構適用于不需要對冷卻水進行加熱的拉絲冷卻退火,通過輸送泵將積水槽中的冷卻水直接輸送到相應的拉絲冷卻槽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凱旺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凱旺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471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