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污水池自動清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2961.0 | 申請日: | 2013-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087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25 |
| 發明(設計)人: | 龔孔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金東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21/24 | 分類號: | B01D21/24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 地址: | 365101***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水 自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環保技術領域,涉及污水池自動清渣裝置。
背景技術
污水池是環保污水處理站的主要裝置之一,污水池底的沉淀物需定期清除。
現有技術的污水池清渣裝置,一般就是采用先放干池內的污水,再用泥漿泵或人工對污水池底的固態物進行清除。也可以在污水池底簡單連接管道閥門進行排放。
采用這樣的污水池清渣技術當然可以正常使用,但采用先放干池內的污水的辦法需先停止污水處理流程后先放干池內的污水再清渣,效率低。
為了連續清渣人們采用在污水池底簡單連接管道閥門進行排放,但管徑小時空氣泡容易堵在管道內影響排放的通暢性,管徑大時則排渣時會同時排走大量的水體,使用效果還不夠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排渣管徑的選擇自由度大、排渣通暢連續、性能可靠;使用效果更理想的污水池自動清渣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污水池自動清渣裝置,包括底部呈漏斗狀的沉淀分離池;還包括水箱;水箱頂面位置低于池底面位置;池底面與水箱頂面通過連管連通;連管末端連接有通入箱體中部的進水管;水箱頂面另一處設置有排氣管;水箱底面一處設置有通入箱體中部的出水管;水箱底面另一處設置有排渣閥;在水箱內進水管口位置低于出水管口位置;出水管、排氣管、進水管上均設置有閥門。
所述的沉淀分離池底面連管末端還連通設置有伸入池底面最低處的笛子形多孔管。
所述的進水管上高于閥門處還連通設置有高壓清堵水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還包括水箱;水箱頂面位置低于池底面位置;池底面與水箱頂面通過連管連通;連管末端連接有通入箱體中部的進水管;水箱頂面另一處設置有排氣管;水箱底面一處設置有通入箱體中部的出水管;水箱底面另一處設置有排渣閥;在水箱內進水管口位置低于出水管口位置;出水管、排氣管、進水管上均設置有閥門。通過各閥門配合操作注入水啟動抽吸作用后無需動力就可連續清除池底的絮凝物;不需要放干池內液面,不影響污水處理生產的連續性;整個清渣通道中如有空氣進入會匯集到水箱頂部,不會以氣泡的形式堵在管道中影響排渣管道的通暢性;排渣管徑的選擇自由度大、排渣通暢連續、性能可靠;使用效果更理想。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編號說明如下:多孔管1、沉淀分離池2、連管3、進水閥4、進水管5、排氣管6、排氣閥7、出水閥8、出水管9、水箱10、排渣閥11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污水池自動清渣裝置,包括底部呈漏斗狀的沉淀分離池2;還包括水箱10;水箱10頂面位置低于池底面位置;池底面與水箱10頂面通過連管3連通;連管3末端連接有通入箱體中部的進水管5;水箱10頂面另一處設置有排氣管6;水箱10底面一處設置有通入箱體中部的出水管9;水箱10底面另一處設置有排渣閥11;在水箱10內進水管5口位置低于出水管9口位置;出水管9、排氣管6、進水管5上均設置有閥門(三個閥門依次為出水閥8、排氣閥7、進水閥4)。
所述的沉淀分離池2底面連管3末端(即沉淀分離池2的中心最低處)還連通設置有伸入池底面最低處的笛子形多孔管1。
所述的進水管5上高于閥門(即進水閥4)處還連通設置有高壓清堵水管。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污水池采用底部呈漏斗狀的沉淀分離池2,便于沉積物的匯集。在沉淀分離池2底最低處接入連管3,連管3通入池底末端處連接有合理分布小孔的笛子形多孔管1,這樣可盡量擴大與池底絮凝物接觸的范圍。沉淀分離池2底的連管3與設于池邊較低位置的水箱10頂面相連通。
初次開啟時,先將排渣閥11關閉,設置在出水管9上的出水閥8關閉,設置在排氣管6上的排氣閥7打開,設置在進水管5上的進水閥4打開;當水箱10內氣體全部排出時將排氣閥6關閉,此時,連管3內充滿液體,由于在水箱10內腔中出水管9的管口位置高于進水管5的管口位置,進水管5的管口將被液面封閉,空氣無法進入,關閉進水閥4時進水管5內也留駐有水。此時再打開出水閥8,出水管9內的液柱下降,且管口為液面封閉,空氣無法進入進水管5,不受管徑影響,可以產生穩定的抽吸效果,抽吸力可將多孔管1周圍的沉積物清除干凈。為防止絮凝物堵塞管道,可在進水管5的進水閥4以上引入高壓清堵水管,需要時通入高壓水流反沖連管3內及多孔管1內的堵塞物。
本實用新型不需要放干池內液面,只需先通過各閥門開啟關閉配合操作注入水啟動抽吸作用后就無需任何動力就可連續清除池底的絮凝物,不影響污水處理生產的連續性;整個清渣通道中如有空氣進入會匯集到水箱頂部,不會以氣泡的形式堵在管道中影響排渣管道的通暢性;排渣管徑的選擇自由度大、排渣通暢連續、性能可靠;操作簡單、維護方便;結構簡單、性能可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金東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金東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29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控制極端子的縮口裝置
- 下一篇:油缸下置式卷板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