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2588.9 | 申請日: | 2013-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257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飛香;程永亮;鄭大橋;田澤宇;鄒海炎;李杰;陳力;方永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C5/00 | 分類號: | B28C5/00;B28C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劉華聯 |
| 地址: | 4101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漿液 混合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新型屬于隧道工程的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使混凝土與添加劑均勻混合的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大斷面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開發越來越多,所面對的地質條件變得越來越復雜。尤其是,各種軟弱不良地質會加大施工的規模和難度。因此,對隧道施工用混凝土的強度和凝結時間等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混凝土與各種添加劑的均勻混合及輸送顯得尤為重要。?
在現有技術中,通常是將混凝土和添加劑按一定的配比放入攪拌機中,預先混合并攪拌均勻,然后再使用專用設備來進行泵送。然而,這種混合及運送的缺點是,在速凝劑和混凝土預先攪拌的情況下,會導致混凝土在泵送過程中容易凝結,從而發生堵管。另外,攪拌機在隧道中也會占用空間,同時也增加施工方購買設備的費用。?
現有技術中常用的另一種混合及運送方式是,將按配比制作成的液體添加劑直接導入泵送輸送管并與混凝土混合。然而,這種混合及輸送的缺點是,添加劑和混凝土的混合不夠均勻,效果不夠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其能夠簡單、有效地實現混凝土與添加劑的均勻混合。?
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包括混凝土注入輸送管,混合輸送管通過連接裝置與注入輸送管相連接,其特征在于,在混合輸送管的內壁設有擾動棒。?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還設有通入到注入輸送管中添加劑?輸送管。?
在一個實施例中,擾動棒在周向和軸向上均彼此間隔開地分布在混合輸送管的內壁上,并且延伸到所述混合輸送管的中心。?
優選地,相鄰兩根擾動棒周向的角度為90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的結構簡單,可以更好地實現混凝土與添加劑的均勻混合,并且節約工程成本。本實用新型可有效地使混凝土和添加劑混合均勻并在規定的時間內泵送,而不產生凝結堵管現象。?
附圖說明
以下將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的結構圖。?
圖2是圖1的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圖1顯示了一種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10。如圖1所示,該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包括混凝土注入輸送管4。注入輸送管4的一端可與混凝土輸送泵(未示出)相連,以便接受混凝土。另外,添加劑輸送管5通入到注入輸送管4內,以向注入輸送管4中輸送添加劑。注入輸送管4的另一端通過連接裝置3與混合輸送管1相連。連接裝置3可以是本領域的常用連接裝置,在此不作詳細描述。?
根據本實用新型,在混合輸送管1內設置了擾動棒2。如圖1和2所示,多根擾動棒2沿著混合輸送管1的周向和軸向均彼此間隔開,并從混合輸送管1的內壁延伸到混合輸送管1的中心。?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在操作中首先將混凝土泵送到注入輸送管4中,同時將按照一定比例配好的添加劑從添加劑輸送管5注入到注入輸送管4內,從而與混凝土混合。當混凝土和添加劑的混合物被泵送到混合輸送管1時,混合物將會在不同的位置處被擾動棒2不斷地攪拌,由此,添加劑和混凝土將會被攪拌均勻。混合物在通過擾動棒2的區域后從混合輸送管1中輸出,并被泵送?到指定位置進行灌注作業。?
因此,通過使用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混凝土漿液混合裝置,可以非常好地實現混凝土與添加劑的均勻混合,不會產生凝結堵管的危險。該裝置結構簡單,并且制造成本低。?
在一個實施例中,擾動棒在周向上均勻間隔開地布置。優選地,相鄰兩根擾動棒之間的角度為90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258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