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三維人臉采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2424.6 | 申請日: | 2013-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649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高鳳嬌;吳岡;何艷;卜亞清;楊洋;章軍;費磊;葉愛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黑龍江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K9/20 | 分類號: | G06K9/20;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東方專利事務所 23118 | 代理人: | 陳曉光 |
| 地址: | 15009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維 采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維人臉采集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利用計算機聯動控制六臺光學三維掃描頭對人臉進行不同角度拍攝掃描的設備。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反恐、國土安全、和社會安全的需要,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對安防領域加大了投入。而身份識別正是安防的一個核心問題。在這種大環境下,生物特征識別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據專門提供生物識別產業相關咨詢服務的美國公司?International?Biometric?Group近期出版的一本關于生物識別市場及產業趨勢的調查分析報告書?Biometrics?Market?and?Industry?Report?2007-2012顯示,2007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收入超過?30億美元,并且今后?5年內將以超過每年?8億美元的幅度遞增。至?2007年將達到?74億美元。而截止?2007年,人臉識別的市場份額由原來的微不足道,迅速上升到?12.9%,市場份額僅小于指紋識別,并且比重還在不斷增加,打破了國際生物識別市場上“指紋”一統天下的局面。在國內市場上,據美國《生物識別文摘》報道,2005年生物識別產品的銷售收入約?0.6億美元,到了?2006年增長到約?1.1億美元,其中超過?97%為指紋識別產品。目前,在中國人臉識別產品的市場份額還較小,大多數公司采用的是國外提供的核心技術,進行后加工,產品多集中在門禁和考勤機上。由于這些公司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研發能力較差,在人臉識別的應用開發中,對人臉識別技術實際應用難以形成深度優勢。同時,由各種渠道獲得的核心技術水平參差不等,其產品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在涉及國家安全利益等場所的應用中,其系統與產品安全保障也有待考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三維人臉采集裝置。
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三維人臉采集裝置,其組成包括:支座,所述的支座垂直連接兩根伸縮支柱,所述的伸縮支柱頂部通過可調卡軸垂直連接橫架,所述的橫架兩端通過轉軸連接掃描頭;其中一根所述的伸縮支柱通過轉軸連接所述的掃描頭,所述的可調卡軸還通過支桿連接所述的掃描頭,所述的掃描頭同時連接計算機。
所述的三維人臉采集裝置,所述的掃描頭內部安裝CCD相機和投影儀;所述的支桿通過所述的轉軸連接所述的掃描頭。
所述的三維人臉采集裝置,所述的掃描頭數量為6個;單點精度小于1mm;?拼接精度小于3?mm;點間距為2x2?mm;掃描時間3?秒;數據密度為600,000?–?1000,000。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掃描頭由CCD相機和投影儀構成,三維人臉采集裝置利用多臺三維光學采集設備通過計算機進行聯動控制,從人臉的不同角度、不同的高度對人臉進行拍攝掃描,完成人臉三維數據的測量只需3.0—4.0秒的測量時間,便可一次性完成誤差在1mm之內的高精度數據采集過程,掃描得到的數據再通過計算機安裝的軟件實現自動拼接,最終實現精確的人臉點云數據的輸出。這種人臉檢測、跟蹤與識別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國家安全、軍事安全和公共安全領域,智能門禁、智能視頻監控、公安布控、海關身份驗證、司機駕照驗證等都有廣泛的應用。對采集設備獲得人臉三維數據,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可以進行計算機的登錄控制,可以進行應用程序安全使用、數據庫安全訪問和文件加密,可以實現局域網和廣域網的安全控制,可以保護電子商務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帶有局部剖面的掃描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三維人臉采集裝置,其組成包括:支座1,所述的支座垂直連接兩根伸縮支柱2,所述的伸縮支柱頂部通過可調卡軸3垂直連接橫架4,所述的橫架兩端通過轉軸5連接掃描頭6;其中一根所述的伸縮支柱通過轉軸連接所述的掃描頭,所述的可調卡軸還通過支桿7連接所述的掃描頭,所述的掃描頭同時連接計算機8。
實施例2:
實施例1所述的三維人臉采集裝置,所述的掃描頭內部安裝CCD相機9和投影儀10;所述的支桿通過所述的轉軸連接所述的掃描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黑龍江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未經黑龍江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242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ic卡遠程操作平臺
- 下一篇:新型鼠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