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充填體托頂硐室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18890.7 | 申請日: | 2013-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460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永定;于長春;陳永強;李季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5/00 | 分類號: | E21F15/00 |
| 代理公司: | 甘肅省知識產權事務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唐瑤 |
| 地址: | 737103***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充填 體托頂硐室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硐室,尤其涉及一種充填體托頂硐室。?
背景技術
目前,下向分層膠結充填采礦法的分層聯絡道兩側無進路,進行下一分層回采時,充填體頂板靠兩側夾制力穩定,一旦充填過程發生離析、分層、充填不接頂或充填體下采空區放置時間過長的現象,會導致充填體發生脫層。而且,脫層前無任何征兆,嚴重威脅人身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解決分層聯絡道或分層道充填體脫層的問題,有效提高分層聯絡道、分層道充填體的穩定性的充填體托頂硐室。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充填體托頂硐室,包括分層聯絡道和分層聯絡道回填層,所述分層聯絡道回填層的上層、所述分層聯絡道的一側或兩側設有托頂硐室。
所述托頂硐室為是間隔一定距離開挖的硐室。
所述托頂硐室為連續開挖的硐室。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充填體托頂硐室,當充填過程發生中斷、離析、分層或充填不接頂的現象時,由于新增了托頂硐室,托頂硐室與分層聯絡道、分層道充填體構成的整體充填體,可以受礦柱或原巖的支撐,避免脫層現象的發生,提高了混凝砼分層道充填體頂板的穩定性,保證人員在充填體頂板下工作的安全性。以前分層聯絡道的使用時間不能超過45天,45天后將發生開裂和變形現象,現在分層聯絡道的使用時間可超過60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分層聯絡道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分層聯絡道的的A-A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二分層道聯絡道的主視圖。
圖中,1-一分層分層聯絡道,2-托頂硐室,3-一分層分層聯絡道回填層,4-整體充填體,5-二分層原巖幫或礦柱,6-二分層分層聯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充填體托頂硐室,包括一分層分層聯絡道1和一分層分層聯絡道回填層3,在一分層分層聯絡道回填層3的上層,一分層分層聯絡道1的一側或兩側開挖有托頂硐室2。托頂硐室2可以是間隔一定距離開挖的硐室,也可以是開挖連續的硐室。
當一分層采場回采結束后,對一分層分層聯絡道1進行回填,當一側無進路時,在一分層分層聯絡道回填層3的上層一側開挖充填體托頂硐室2;當兩側均無進路時,在一分層分層聯絡道回填層3的上層兩側開挖充填體托頂硐室2,托頂硐室2寬1~3m,高2~4m,深2~4m,間距為3~5m。根據實際情況,托頂硐室2還可以是開挖連續的硐室。
如圖3所示,當一分層充填結束后,一分層分層聯絡道1的充填體和托頂硐室2的充填體形成一個整體充填體4。二分層分層聯絡道6掘進后,人員在整體充填體4的下面作業,整體充填體4受到二分層原巖幫或礦柱5的支撐,從而形成穩定的充填體,確保生產人員的安全。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局限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啟示下,還可以做出其它等同變型和改進,均可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1889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啟式自燃燒反應器
- 下一篇:一種錨索托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