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礦山酸性廢水的膜分離凈化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17598.3 | 申請日: | 2013-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739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胡繼偉;李志斌;劉春;黃先飛;羅晉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550001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礦山 酸性 廢水 分離 凈化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山酸性廢水的膜分離凈化系統,屬于廢水凈化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礦山酸性廢水(acidminedrainage,簡稱AMD)的污染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主要來源是煤礦及金屬礦山開采所排放的礦坑水、廢石場的雨淋污水和選礦廠排出的洗礦、尾礦廢水,其特點為:低pH值、含高濃度的硫酸鹽和可溶性的重金屬離子。酸性礦山廢水直接排放將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由于重金屬離子不同于有機物,在環境中無法被生物分解,因而一旦進入環境后就會不斷地積累而難以去除,造成環境的長期污染。低pH值廢水嚴重威脅河流中的藻類、浮游植物等生物的生長,還會污染地下水。
目前對礦山酸性廢水所采取的凈化工藝主要有:物理法(吸附法)、化學法(絮凝法、沉淀法、螯合劑法)及生物法(人工濕地法、微生物法)等。物理法的處理流程較多,操作復雜繁瑣,且殘渣量大;化學法主要是針對重金屬,但廢水中所含重金屬種類多時則效果減弱明顯,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法一般成本較高,且處理周期長,不適宜連續和大量處理廢水。
綜上所述,這些工藝大多存在投資成本高、廢渣量大、處理周期長、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尋找低成本、高效率的礦山酸性廢水處理工藝已成為工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礦山酸性廢水的膜分離凈化系統,以解決傳統的處理方法存在的投資成本高、廢渣量大、處理周期長、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一種礦山酸性廢水的膜分離凈化系統,它包括依次相連的預處理系統、膜分離系統和廢液回收系統,所述預處理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集水池、沉淀分離池、中和過濾池和緩沖池;所述膜分離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微濾池、超濾池和納濾池;所述廢液回收系統包括固液分離裝置和壓濾機。
為了進一步提高凈化效果,所述集水池、沉淀分離池、中和過濾池和緩沖池的高度依次遞減。
為了增強中和處理效果,所述集水池、沉淀分離池、中和過濾池、緩沖池內壁和底面均粘貼有大理石。
所述中和過濾池內設有碳酸鈣過濾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礦山酸性廢水的膜分離凈化系統包括中和過濾的預處理系統、膜分離系統和廢液回收處理系統三個部分,采用預處理系統進行中和過濾,膜分離系統過濾去除懸浮物和金屬離子,廢液回收系統能起到廢液處理和殘渣處理的作用;不僅可以使水達標排放,還能回收其中的貴重金屬,且成本低廉、處理周期短、無二次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預處理系統,2-膜分離系統,3-廢液回收系統,11-集水池,12-沉淀分離池,13-中和過濾池,14-緩沖池,21-微濾池,22-超濾池,23-納濾池,31-固液分離裝置,32-壓濾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但所要求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礦山酸性廢水的膜分離凈化系統,它包括依次相連的預處理系統1、膜分離系統2和廢液回收系統2,所述預處理系統1包括依次相連的集水池11、沉淀分離池12、中和過濾池13和緩沖池14;所述膜分離系統2包括依次相連的微濾池21、超濾池22和納濾池23;所述廢液回收系統3包括固液分離裝置31和壓濾機32。三個系統相連,依次處理廢水,其凈化效果明顯,周期短。
為了進一步提高凈化效果,所述集水池11、沉淀分離池12、中和過濾池13和緩沖池14的高度依次遞減;即為溢流式逐級沉淀分離,能有效提升凈化效果。
為了增強中和處理效果,所述集水池11、沉淀分離池12、中和過濾池13、緩沖池14內壁和底面均粘貼有大理石。
所述中和過濾池13內設有碳酸鈣過濾裝置,過濾廢水中大顆粒物質并中和廢水酸性,提升凈化效果。
實施例:礦山酸性廢水被排放收集到預處理系統1中的集水池11內,廢水經過沉淀去除部分較大的懸浮物,上清液溢流至與集水池11相連的沉淀分離池12內,經過同樣的沉淀和分離,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上層清液溢流至與沉淀分離池12相連的中和過濾池13內,中和過濾后,上清液溢流至緩沖池14內,靜置沉淀后,上清液被排放至膜分離系統2內,在微濾池21、超濾池22和納濾池23的依次分離凈化工作后,即完成礦山酸性廢水的凈化處理,便可直接排放。
凈化完成后,各處理池內經過沖洗產生的廢水和殘渣被排放至廢液回收系統3內,固液分離裝置31和壓濾機32啟動工作,對廢水和殘渣進行分離,液體回流至集水池11,固態殘渣進行掩埋或回收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師范大學,未經貴州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1759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流體輸送裝置
- 下一篇:污泥摻燒攪拌設備翻轉式污泥缺料報警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