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滑輪轉向的空間結構模型試驗側面結構豎向與水平加載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17569.7 | 申請日: | 2013-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412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憲忠;閆伸;陳以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張磊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滑輪 轉向 空間結構 模型 試驗 側面 結構 豎向 水平 加載 系統 | ||
1.一種基于滑輪轉向的空間結構模型試驗側面結構豎向與水平加載系統,由雙排反力框架、滑輪轉向部件和加載部件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雙排反力框架由前排反力框架和后排反力框架組成,前排反力框架和后排反力框架并排固定于反力框架基礎梁(1)上,前排反力框架靠近試驗模型;前排反力框架和后排反力框架的結構相同,包括反力框架千斤頂反力架、反力框架柱、反力框架主梁、反力框架豎向支撐和反力框架次梁;相鄰的反力框架柱之間設有反力框架主梁,相鄰的反力框架主梁之間設有反力框架次梁,反力框架次梁與反力框架柱方向平行,共同構成平面框架結構;平面框架結構整體向前傾斜,反力框架柱的頂端設置反力框架支撐,反力框架支撐豎直向下,下端連接反力框架千斤頂反力架,反力框架千斤頂反力架的下端與反力框架柱的下端平齊,最終都焊接于反力框架基礎梁上;位于前排反力框架的前排反力框架次梁(6)呈雙道布置,即每一個加載節點對應兩條反力框架次梁,位于后排反力框架的后排反力框架次梁(13)采用單道布置;
所述滑輪轉向部件由加載伸臂、豎向加載滑輪和水平加載滑輪組成,用于迎風面模型結構加載和背風面模型結構加載;
當所述滑輪轉向部件用于迎風面模型結構(24)加載時,在每一對前排反力框架次梁(6)上伸出一對相互平行的迎風面加載伸臂(16),所述迎風面加載伸臂(16)呈“L形”鋼管懸臂,水平地從加載節點正下方的網格內伸入迎風面模型結構(24)內部;在成對的迎風面加載伸臂(16)上對應加載節點的正下方和靠近前排反力框架次梁(6)位置的內部分別安裝迎風豎向加載一號滑輪(17)和迎風豎向加載二號滑輪(18);在成對的迎風面加載伸臂(16)上對應與加載節點相同高度的位置和“L形”伸臂的末端分別安裝迎風水平加載一號滑輪(20)和迎風水平加載二號滑輪(21);在后排反力框架次梁(13)上對應與迎風水平加載二號滑輪(21)相同高度的位置安裝迎風水平加載三號滑輪(22);
當所述滑輪轉向部件用于背風面模型結構(31)加載時,在每一對前排反力框架次梁(6)上伸出一對相互平行的背風面加載伸臂(25),所述的背風面加載伸臂(25)為方鋼管懸臂,水平地伸到加載節點正下方;
在成對的背風面加載伸臂(25)上對應加載節點的正下方和靠近前排反力框架次梁(6)位置的內部分別安裝背風豎向加載一號滑輪(26)和背風豎向加載二號滑輪(27);在后排反力框架次梁(13)上對應與背風面模型結構(31)上加載節點相同高度的位置安裝背風面水平加載滑輪(29);
所述加載部件由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7)、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8)、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14)、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15)、迎風面豎向加載拉鎖(19)、迎風面水平加載拉鎖(23)、背風面豎向加載拉鎖(28)和背風面水平加載拉鎖(30)組成;
當加載部件用于迎風面模型結構(24)加載時,迎風面豎向加載拉鎖(19)的一端連接于加載節點的下方,而后依次繞過迎風豎向加載一號滑輪(17)和迎風豎向加載二號滑輪(18),最后呈豎直方向,與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7)相連;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7)由多根迎風面豎向加載拉鎖(19)吊起,懸空的處于兩個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反力架(2)的正下方;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8)的上部以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反力架(2)為反力支撐,下部頂在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7)之上;迎風面水平加載拉鎖(23)的一端連接于加載節點在迎風面模型結構(24)內部的一點,而后依次繞過迎風水平加載一號滑輪(20)、迎風水平加載二號滑輪(21)和迎風面水平加載三號滑輪(22),最后呈豎直方向,與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14)相連;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14)由多根迎風面豎向加載拉鎖(19)吊起,懸空的處于兩個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反力架(9)的正下方;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15)的上部以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反力架(9)為反力支撐,下部頂在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14)之上;
當加載部件用于背風面模型結構(31)加載時,背風面豎向加載拉鎖(28)的一端連接于加載節點的下方,而后依次繞過背風豎向加載一號滑輪(26)和背風豎向加載二號滑輪(27),最后呈豎直方向,與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7)相連;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7)和前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8)的安裝與加載部件應用于迎風面模型結構(24)加載時相同;迎風面水平加載拉鎖(23)的一端連接于加載節點在迎風面模型結構(24)外部的一點,而后繞過背風面水平加載滑輪(29)后呈豎直方向,與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14)相連;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分配梁(14)和后排反力框架加載千斤頂(15)的安裝與加載部件用于迎風面模型結構(24)加載時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17569.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