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車用坐管減震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12364.X | 申請日: | 2013-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581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常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富士達電動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1/02 | 分類號: | B62J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濱海科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楊慧玲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濱海***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車 用坐管 減震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自行車配件領域,尤其是涉及自行車中坐管減震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代步工具早已不僅限于自行車,取而代之的為汽車和電動車,但是由于汽車維修保養費用太高及尾氣排放嚴重污染環境,所以多數人選取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而鞍管是電動車上必不可少的零件之一,傳統的鞍管為單根直管,它與車架和鞍座為剛性聯接,其作用:一是支撐鞍座;二是通過車架的外箍來調節鞍座的高低。但是由于單根直管沒有緩沖功能,人們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駛就會很不舒服(尤其是電動車,因為速度快的原因),易感覺疲勞,甚至會對腰椎造成傷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減震效果優異的電動車用坐管減震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動車用坐管減震裝置,包括設置在坐管上的鞍管,所述鞍管套設在所述坐管下部,所述鞍管內壁的上部設置有軸套,所述坐管從所述軸套中穿過,所述坐管的最下端低于所述軸套的最下端,所述鞍管內設置有吊絲,所述吊絲外套設有減震簧,所述鞍管的下方設有內置吊母,所述減震簧位于所述軸套的最下端和所述內置吊母之間。
所述吊絲的一端架設在所述鞍管上方內部的凸緣上,所述吊絲的另一端和所述內置吊母為螺紋連接。
所述軸套的最下端設置有凸臺結構,所述減震簧的上端和所述凸臺結構相接觸。
所述坐管與所述鞍管內的軸套為過盈配合。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1.結構簡單,通過減震彈簧的巧妙設計,實現較好的減震效果;
2.吊絲位于減震彈簧的中心,保證彈簧的使用效果;
3.吊絲和吊母結構可以實現減震彈簧伸縮量調整,實現不同使用者的多種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坐管??2—軸套??3—鞍管??4—減震簧??5—內置吊母??6—吊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介紹:
一種電動車用坐管減震裝置,包括設置在坐管1上的鞍管3,鞍管3套設在坐管1下部,鞍管3內壁的上部設置有軸套2,坐管1從軸套2中穿過,坐管1的最下端低于軸套2的最下端,鞍管3內設置有吊絲6,吊絲6外套設有減震簧4,鞍管3的下方設有內置吊母5,減震簧4位于軸套2的最下端和內置吊母5之間。從外向內看,鞍管3在最外一層,軸套2在中間,坐管1在最內部,減震簧4在鞍管3內且與軸套2的最下端相接觸,其承擔軸套2向下的作用力,坐管1如果向下延伸,是位于減震簧4的內部,坐管1如果未達到軸套2的最下端,則與減震簧4不接觸。
吊絲6的一端架設在鞍管3上方內部的凸緣上,吊絲6的另一端和內置吊母5為螺紋連接。旋轉吊絲6或內置吊母5,可以改變軸套2的最下端和內置吊母5之間的距離,從而改變減震簧4的收縮量,改變減震簧4的彈力大小,適用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要。
軸套2的最下端設置有凸臺結構,減震簧4的上端和凸臺結構相接觸。凸臺結構的設計有益于和減震簧4的穩妥接觸,保證彈簧的減震效果。
坐管1與鞍管3內的軸套2為過盈配合。過盈配合設計使得坐管和軸套配合緊密,坐管1所承擔的騎車人的重量都能通過軸套傳遞給彈簧,從而實現較好的減震效果。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富士達電動車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富士達電動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1236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裝有燈帶的滑板車
- 下一篇:商用車駕駛室前懸置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