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煙氣脫硝催化劑再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08334.1 | 申請日: | 2013-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840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胡仲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水苑水工業技術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38/00 | 分類號: | B01J38/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呂曉蕾 |
| 地址: | 518034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煙氣 催化劑 再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煙氣脫硝催化劑再生裝置,它屬于催化劑再生產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燃煤電站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量不斷上升。2010年NOX排放總量增至865萬噸。隨著我國燃煤電站裝機容量的不斷擴大,到2015年和2020年NOX排放總量分別將達到1116和1234萬噸。這樣就對我國的環境和社會造成重大的威脅。從2012年開始,我國制定了更加嚴格的NOX排放標準(100-200mg/m3)。在人口密集區的燃煤電廠,已經普遍采用高效的煙氣脫硝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SCR)工藝。SCR法脫硝的原理是NOX在催化劑作用下被NH3還原成無毒無害的N2和H2O。為保證煙氣流通的順暢,脫硝催化劑一般采用整塊狀布局,形式有蜂窩式,平板式和波紋式。其主要成分為五氧化二釩,二氧化鈦為載體,三氧化鎢為催化助劑。SCR煙氣脫硝法的核心為催化劑。由于催化劑制造技術只由少數的國外公司掌握以及原材料的成本,所以其價格很高,大約占整個脫硝工程總價的三分之一。催化劑在使用過程中受煙氣中飛塵,砷,堿金屬以及堿土金屬,二氧化硫和磷元素等化合物的影響,導致催化劑中毒活性逐漸下降。一般情況下,催化劑的使用壽命僅為2-3年。因此,目前需要采用催化劑再生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不僅如此,采用催化劑再生可大大減少處置失活催化劑而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充分利用有限的稀土資源,實現對環境的友好。
現有的催化劑的再生工藝基本包括浸泡、清洗、活化、修復、干燥等工藝流程,并且這五個工藝分成五個獨立的單元完成,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5次以上的催化劑吊裝,工藝流程長,費工費時,也增加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大幅度減少再生系統體積,簡化再生過程和操作步驟的氣脫硝催化劑再生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煙氣脫硝催化劑再生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個加藥裝置,一個與加藥裝置連接的清洗活化池,在所述的清洗活化池池壁中設置有多個曝氣管,在曝氣管旁設置有擋板,在清洗活化池的底部設置有排水管;循環水泵串聯過濾器通過管道一端連接到排水管的出口處,另一端通入清洗活化池的頂部。
在所述的清洗活化池上還連接了一個由凝汽器、循環風機,熱泵和換熱器構成的干燥機構。
它還包括一個再生廢水處理系統,所述的再生廢水處理采用膜處理工藝包括在清洗活化池的排水管處通過管道依次連接有膜處理裝置,廢水箱,所述的再生廢水處理系統通過管道通入清洗液貯存池和活化液貯存池,所述的活化液貯存池通過管道與一個除鹽水箱連接,在所述的用于連接的輸送液體的管道上均設有控制閥門。
在所述的膜處理裝置和廢水箱之間還由管道連接一個廢水預處理箱。
本實用新型系統結構簡單,不但可以實現催化劑再生工藝的流程縮短,大幅度減少再生系統體積,還可以進一步的縮短再生催化劑的干燥時間,并且對生產中產生的廢液進行再利用,也達到可環保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簡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清洗活化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的C-C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干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圖2和圖3,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例中,它包括一個加藥裝置,一個與加藥裝置連接的清洗活化池1,在所述的清洗活化池池壁中設置有多個曝氣管3,在曝氣管旁設置有擋板5,在清洗活化池的底部設置有排水管4;循環水泵6串聯過濾器7通過管道一端連接到排水管4的出口處,另一端通入清洗活化池的頂部。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干燥再生催化劑的目的,在所述的清洗活化池上還連接了一個由凝汽器8、循環風機9,熱泵10和換熱器11構成的干燥機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水苑水工業技術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水苑水工業技術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083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