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腔負壓引流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08193.3 | 申請日: | 2013-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902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黎介壽;任建安;趙允召;李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M25/14 | 分類號: | A61M25/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傅婷婷 |
| 地址: | 210002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腔負壓 引流 | ||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涉及一種雙腔負壓引流管。
腸外瘺的起因是瘺口部腸液的外溢。外溢的腸液不僅會侵蝕瘺周組織與腹壁皮膚,還可溢漏至腹腔形成腹腔膿腫、腹膜炎,合理有效的引流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方法。
現有的負壓引流管一般由中等硬度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可分為置于組織內的引流區域帶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引流孔的引流段和位于引流區域以外用于連接引流段與提供負壓的管路的連通段,引流段與連通段自然連續,兩者游離的一端分別為尾端和開口端。現有的負壓引流管的改進多立足于加快引流速度、防止引流管阻塞,如增加引流管的引流孔數量,改變引流孔的形狀,改變引流段的截面。但是這些結構的改進均不能避免在管內負壓值較高時將局部的組織吸入引流孔內,造成引流孔的阻塞并可能對組織造成損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一種雙腔負壓引流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雙腔負壓引流管,主要由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的外管和兩端開口的中空內管組成;內管長度大于外管,一端置于外管內,但二者底端不接觸;另一端伸出外管;外管管壁開有若干引流孔。
所述的內管的外壁與外管的內壁間距優選為0.3‐0.6mm,內管與外管底端優選相距1.0‐1.5c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緊貼外管的外壁設有一根兩端開口的中空滴水管。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外管開孔,內置負壓引流內管,保持內、外管相隔一定間距可任空氣通暢地進入。當腹腔內有腸液時,腸液將從外套管的引流孔中進入內外管間隙,再由具有負壓的內管吸除。當腹腔內無液體時,吸引管抽吸自內外管間隙進入的空氣。這樣,腹腔內的組織、器官不與具有負壓的內管直接接觸,不致發生組織進入負壓管而被損傷。腸液中含有黏液、蛋白質類物質,在不斷抽吸空氣的情況下將凝結成痂堵塞引流孔,降低引流管的作用。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通過在緊貼外管外壁設置一根滴水管,持續滴入等滲鹽水,每日3000‐4000ml,防止黏液、蛋白質類物質凝結成痂堵塞引流孔,以保持雙腔負壓引流管的通暢。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外管開孔,內置負壓引流內管,保持內、外管相隔一定間距可任空氣通暢地進入。當腹腔內有腸液時,腸液將從外套管的引流孔中進入內外管間隙,再由具有負壓的內管吸除。當腹腔內無液體時,吸引管抽吸自內外管間隙進入的空氣。這樣,腹腔內的組織、器官不與具有負壓的內管直接接觸,不致發生組織進入負壓管而被損傷。腸液中含有黏液、蛋白質類物質,在不斷抽吸空氣的情況下將凝結成痂堵塞引流孔,降低引流管的作用。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通過在緊貼外管外壁設置一根滴水管,持續滴入等滲鹽水,每日3000‐4000ml,防止黏液、蛋白質類物質凝結成痂堵塞引流孔,以保持雙腔負壓引流管的通暢。
圖1實施例1雙腔負壓引流管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內管,2為外管,3為引流孔。
圖2實施例1雙腔負壓引流管引流原理圖。
圖3實施例2雙腔負壓引流管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內管,2為外管,3為引流孔,4為滴水管。
實施例1
一種雙腔負壓引流管(圖1),由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的外管2和兩端開口的中空內管1組成;內管1長度大于外管2,一端置于外管2內,但二者底端不接觸;另一端伸出外管2;外管2管壁開有若干引流孔3。內管1的外壁與外管2的內壁間距為0.4mm,內管1與外管2底端相距1.0cm。當腹腔內有腸液時,腸液將從外套管的引流孔中進入內外管間隙,再由具有負壓的內管吸除。當腹腔內無液體時,吸引管抽吸自內外管間隙進入的空氣(圖2)。
將本實用新型引流管用于腸外瘺瘺口部腸液的引流,為了保證負壓引流管的通暢,除在引流管放置4d后,瘺管已初步形成地情況下,勤換導流管,目的在于使引流管壁上的小孔不與瘺管內肉芽組織粘著。以后應每日更換1次引流管外,還宜在放置引流管的同時伴隨放入F12‐14的導尿管持續滴入等滲鹽水,每日3000‐4000ml,目的不僅在于沖洗膿腔而是保持吸引管的通暢。腸液中含有黏液、蛋白質類物質,在不斷抽吸空氣的情況下將凝結成痂堵塞引流管,降低引流管的作用。
實施例2
一種雙腔負壓引流管(圖3),由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的外管2和兩端開口的中空內管1組成;內管1長度大于外管2,一端置于外管2內,但二者底端不接觸;另一端伸出外管2;外管2管壁開有若干引流孔3。內管1的外壁與外管2的內壁間距為0.5mm,內管1與外管2底端相距1.5cm。緊貼外管2的外壁設有一根兩端開口的中空滴水管4,實現既能進入空氣,又能持續滴加等滲鹽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0819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