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太陽能天窗調溫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05110.5 | 申請日: | 2013-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9174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建輝;嚴偉;劉淑娟;李芳珍;盧磊;曾紹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G05F1/56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能 天窗 調溫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太陽能天窗調溫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太陽能技術的發展,太陽能天窗降溫系統在汽車技術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比如申請號為200520120817.9的實用新型專利就公布了一種汽車太陽能天窗智能控制器,由編程的智能控制器CPU連接汽車天窗帶弧面太陽能電池板驅動汽車空調鼓風機、制冷器以及汽車蓄電池工作。通過太陽能電池板所采集到的電能,來驅動汽車空調鼓風機將車內外氣體進行交換或驅動制冷器來實現車內溫度的下降。但是該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只能起到降溫作用,并不能起到制熱的效果;另外該方案對太陽能的利用率較低,且當光照不足時,太陽能電池板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來驅動空調鼓風機、制冷器的正常工作,起不到降溫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天窗調溫系統,既能制冷又能制熱,且制冷制熱的效果可靠。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太陽能天窗調溫系統,包括太陽能天池板,所述太陽能電池板輸出端連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輸出12V直流電壓,經冷熱轉換開關后驅動制冷制熱片工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存在以下技術效果:
控制器采用穩壓輸出,有效驅動制冷制熱片的工作,起到調溫的作用;同時其制熱制冷僅依靠制冷制熱片實現,不需使用汽車內部空調系統,節約了燃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冷熱轉換開關電路原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轉換單元電路原理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檢測單元電路原理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驅動單元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至圖5,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敘述:
參閱圖1,一種太陽能天窗調溫系統,包括太陽能天池板10,所述太陽能電池板10輸出端連接有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輸出12V直流電壓,經冷熱轉換開關30后驅動制冷制熱片40工作。制冷制熱片在不使用汽車內部空調的情況下,能夠實現車內溫度的冷熱調節,現有技術中的控制器并不能有效的驅動制冷制熱片的工作,因此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能夠穩定電壓輸出的控制器20。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器20包括BUCK電路21和單片機22,所述BUCK電路21輸入端與太陽能電池板10輸出端相連,所述單片機22與BUCK電路21相連。所述制冷制熱片40為半導體制冷制熱片,包括制冷單元41、制熱單元42,所述制冷單元41、制熱單元42輸入端負極與BUCK電路21的輸出端負極相連。
參閱圖2,所述冷熱轉換開關30為單刀雙擲型,冷熱轉換開關30的公共端1與BUCK電路21輸出端正極相連,冷熱轉換開關30的不動端2、3分別與制冷單元41、制熱單元42輸入端正極相連。
為了實現穩定的電壓輸出,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電路參考,其具體的設計思路如下:所述BUCK電路21包括轉換單元211、檢測單元212、驅動單元213,所述轉換單元211輸出穩定的直流電壓,所述檢測單元212采集轉換單元211輸出端電壓處理后發送信號至驅動單元213,所述驅動單元213接收信號并通過調節轉換單元211的占空比來改變轉換單元211輸出電壓大小。
參閱圖3,所述轉換單元211包括電流傳感器T1、MOSFET管Q10、共模電感L2,所述電流傳感器T1的S2端通過二極管D8、電阻R55與驅動單元213相連,所述MOSFET管Q10的柵極G、源極S與驅動單元213相連,所述轉換單元211的輸入端正極PV+、負極PV-分別連接太陽能電池板10的輸出正、負極,轉換單元211輸出端正極OUT+、負極OUT-即為BUCK電路21的輸出端正、負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051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