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強磁旋流自發電真空超導雙效制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00143.0 | 申請日: | 2013-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62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剛 | 
| 主分類號: | F24H1/18 | 分類號: | F24H1/18;F24H9/0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2552 河北省任丘市華***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強磁旋流 發電 真空 超導 制熱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強磁旋流自發電真空超導雙效制熱裝置,屬電磁應用和真空超導傳熱技術新領域。
背景技術:
熱量是人類和萬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遠古人類缺乏征服自然的能力,對熱量的需求依靠陽光。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各種燃煤、燃油、燃氣制熱設施推陳出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豐富了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但上述制熱技術和制熱設施,在滿足人類對熱量的需求同時,無不需要耗費大量生物燃料,并由此產生大量碳排放,造成了地球環境的重度污染,越來越嚴重的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亟待低碳和無碳制熱技術產品的創新。
電力制熱設施清潔高效,但卻加大了制熱成本。
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太陽能制熱設施走進千家萬戶,不但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且有效的保護了環境。但太陽能供應不連續,且容量受限,陰雨天難以保證用熱需求。對比各種供熱設施,人們希望技術進步能提供一種無碳制熱,一次投入,終生受益的新型健康環保制熱設施。
在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有大量可利用能量潛力巨大,然而人們習慣于慣性思維而未被巧妙地開發利用。如:
1.稀土永磁材料磁場強度已發展到>10000高斯,充磁后如利用得法,能量巨大,被稱為看不見的無能耗能量;
2.真空條件下熱阻幾乎為“0”,超導介質傳熱速度是銅的上10000倍,大有開發利用潛力;
3.工礦、城鎮和鄉村的自來水,流體壓力不可小視,尚有逆向拓展的巨大空間。
如果將巨大的永磁潛能借助旋流動力和真空超導傳熱技術轉化為電能和熱能,流體在管內流動的同時不消耗燃料解決人們的用熱需求并非夢想。
設想和成功往往只有一步之遙,根據電磁感應原理,閉合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力線產生電流。既然壓力可以使流體流動,而流體特有的塑性特性通過不同形狀的流道既可以直線射流,又可以旋轉環流,如果將旋轉環流流道設置閉合導體,使其置于磁場中切割磁力線,那么旋流動力發電機就水到渠成,從此,困擾人類的流體動力制熱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流體壓力的巧妙利用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閉合導體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流原理,獨辟蹊徑,用強磁旋流閉合導體切割磁力線發電制熱,從根本上解決流體動力制熱難題,實現人類有史以來管內流體動力發電制熱的創新和突破。
本實用新型的制熱機理是:
帶壓流體流經強磁場螺旋流道時,帶動設置轉軸和閉合導體的多翼螺旋或多翼風車高速旋轉,從而切割磁力線發電,產生的電流直接與高速旋轉流體短路制熱,輔之以真空超導傳熱進一步放大和倍增,實現強磁旋流自發電和真空超導傳熱雙效無碳快速制熱。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所述的強磁旋流自發電真空超導雙效制熱裝置包括儲熱水箱(1)和儲熱水箱(1)之下與其單級或多級密閉串聯或并聯的強磁旋流自發電裝置及其進口和儲熱水箱(1)出口用熱力循環管線連接的由電動機(10)驅動為強磁旋流自發電裝置提供射流動力的加壓循環泵(11),其中強磁旋流自發電裝置各單級連接可隨機組合和互換,連接方式可串聯或并聯或串并聯結合或大小齒輪增速連接,裝配級數可根據制熱要求調節,各級之間設置利于形成螺旋旋流的斜向射流孔互相連通。
所述的強磁旋流自發電裝置為單級或多級強磁磁化、螺旋分離、旋流激蕩、閉合導體切割磁力線發電制熱、真空管超導介質快速換熱五合一腔體,腔體內導電部件為超導或低阻易導熱非導磁金屬材料,旋轉部件為耐熱抗老化非導磁材料,各單級結構形式至少為以下五種類型之一:
第一種為圖2工作筒(9)內腔上部所示的鼠籠(2)閉合導體切割磁力線發電式結構,該種結構包括工作筒(9)以及工作筒(9)外壁或凹槽內設置的強磁體環(3)、強磁體環(3)包復的隔磁護套(4)和工作筒(9)內部設置的鼠籠(2),其中鼠籠(2)可與多翼螺旋(8)或多翼風車(14)組合為多翼螺旋鼠籠組合體(7)或多翼風車鼠籠組合體(15),鼠籠(2)設置轉軸,其轉軸一端用軸承或鈍形錐尖固定于上部射流孔閥體中心孔內,轉軸另一端設置環形內齒輪(12),其環形內齒輪(12)與下部多翼螺旋(8)一端設置的環形外齒輪(13)嚙合;
第二種為圖2工作筒(9)內腔中部所示的多翼螺旋(8)旋流磁化式結構,該種結構包括工作筒(9)以及工作筒(9)外壁或凹槽內設置的強磁體環(3)、強磁體環(3)包復的隔磁護套(4)和工作筒(9)內部設置的多翼螺旋(8),其中多翼螺旋(8)設置轉軸,其轉軸兩端設置環形外齒輪(13),其環形外齒輪(13)與上部鼠籠(2)、下部多翼風車(14)各一端設置的環形內齒輪(12)嚙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剛,未經王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001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節能發電電動車
 - 下一篇:一種三輪車座椅角度調整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