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效混合厭氧發(fā)酵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098088.6 | 申請日: | 2013-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002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昀;何榮玉;陳義超;劉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環(huán)瑞德環(huán)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107 | 分類號: | C12M1/107;C12M1/02;C02F1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混合 發(fā)酵 裝置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混合厭氧發(fā)酵裝置,其廣泛用于使用畜禽糞便、秸稈進行的混合厭氧發(fā)酵的沼氣工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沼氣工程通常采用單一畜禽糞便作為發(fā)酵原料,但是養(yǎng)殖業(yè)風險較大,使得很多工程由于原料不穩(wěn)定造成工程不能正常運行甚至停產,并且單一畜禽原料碳氮不夠合理、容積產氣率不高。而我國是一個糧食產量大國,產生了大量的農作物秸稈,若不進行有效利用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如秸稈焚燒),秸稈同樣可用于生產沼氣。因此將畜禽糞便與秸稈進行混合厭氧發(fā)酵,一方面可以解決原料不穩(wěn)定以及秸稈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同時混合厭氧發(fā)酵能獲得更合適的碳氮比,有效提高容積產氣率,增加沼氣產量,最終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是目前國內大多混合原料發(fā)酵的沼氣工程,普遍存在著原料混合不均勻、秸稈原料停留時間較短、液面結殼嚴重、出料困難等問題。?
實剛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xiàn)有問題,主要目的在于開發(fā)一種高效混合厭氧發(fā)酵裝置。該實用新型一方面通過多層槳葉機械攪拌,使混合原料完全混合,能有效破除液面形成的浮渣結殼;另一方面采用折流水力擋板,使秸稈形成折流式水力流態(tài),增加水力停留時間,同時結合沼氣攪拌防止物料在折流擋板處的積累;并且漏斗狀出料管與排泥管相結合能解決出料困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高效混合厭氧發(fā)酵裝置,由罐體(1)、進料管(2)、出料管(3)、排泥管(4)、沼氣管(5)、沼氣攪拌管(6)、罐頂攪拌電機(7)、攪拌槳葉(8)、水力折流板(9)、沼氣防護罩(10)以及加熱盤管(11)組成,罐體內設多層攪拌槳葉以及折流水力擋板。?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原料混合均勻、秸稈水力停留時間長、液面不結殼、出料順暢、容積產氣率高及運行穩(wěn)定等。
附圖說明:?
圖1為高效混合厭氧發(fā)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高效混合厭氧發(fā)酵裝置,由罐體(1)、進料管(2)、出料管(3)、排泥管(4)、沼氣管(5)、沼氣攪拌管(6)、罐頂攪拌電機(7)、攪拌槳葉(8)、水力折流板(9)、沼氣防護罩(10)以及加熱盤管(11)組成。?
攪拌槳葉(8)共分三層,頂層安裝在液面下,用于防止液面浮渣結殼,中層形成向下壓的水力流態(tài),底層槳葉形成向上提的水流流態(tài),不僅可以使原料達到完全混合的目的,而且整體形成環(huán)流式水力流態(tài),減緩秸稈上浮速度。?
水力折流板(9)共設兩層,兩層擋板相對安裝,在高程上,將罐體分為三部分,擋板使上浮的料液?形成折流式水力流態(tài),從而增加秸稈水力停留時間。?
沼氣攪拌管(6)共設兩根,位于水力折流板(9)附近,防止物料積累。?
攪拌槳葉(8)、沼氣攪拌管(6)依次位于水力折流板(9)上下兩側,保證發(fā)酵裝置中物料混合均勻。?
使用時,畜禽糞便和秸稈的混合物料由泵通過進料管(2)泵入到罐體(1)內,通過攪拌電機(8)帶動攪拌槳葉(5)轉動對物料進行攪拌,物料完全混合,進行中溫厭氧發(fā)酵。隨著沼氣的產生,物料中的秸稈會慢慢上浮,上浮過程中遇到水力折流板(4),延緩上浮時間,增加秸稈水力停留時間;高壓沼氣通過沼氣攪拌管(6)對水力折流板(4)附近的物料進行攪拌,防止物料積累。進料的同時,上部料液通過出料管(6)溢流出來;沼渣通過排泥管(3)定期排出,排渣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則;沼氣通過沼氣管(5)收集,沼氣管(5)下端連接沼氣防護罩(10),主要用于去除沼氣中夾雜的泡沫雜質,對沼氣進行初級凈化。中溫厭氧發(fā)酵所需熱量來自加熱盤管(9)中的循環(huán)熱水,熱水一般來源于站內熱水鍋爐等供熱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環(huán)瑞德環(huán)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中環(huán)瑞德環(huán)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9808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