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導光板和背光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89891.3 | 申請日: | 2013-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333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黃芳;羅在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00 | 分類號: | G02B6/00;F21V8/00;F21S8/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518052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光板 背光 模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導光板和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在數字電視技術領域中,薄型化已經成為目前電視機發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市面上現有的電視機的厚度最薄在2.9cm左右,電視機的厚度主要取決于背光模組的厚度,導光板的薄型化,會對背光的要求非常高。現有的側入式背光模組由背光源、導光板和增亮片組成,背光源設置在導光板側面,光經過導光板后由點光源變為面光源。現有的導光板采用光學級的壓克力(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板材,其厚度通常在3mm左右,無法滿足越來越薄型化電視機的需求。此外,在目前現有的背光模組中,LED的發光角一般為120度左右,為了確保LED背光源發出的光經由導光板后能均勻出射,傳統的背光模組是在導光板上進行網點印刷,即在導光板入光面印刷大小不同的網點,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超薄型的導光板和背光模組。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導光板,包括多根光纖,多根光纖并列排列成單層板狀結構,相鄰兩根光纖之間由硅膠粘合。
優選地,所述硅膠的折射率與所述光纖的折射率相同。
優選地,所述導光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為出光面,所述光纖上位于所述出光面一側的外皮部分剝落。
優選地,所述導光板垂直于所述光纖軸線的側面為入光面;
和/或所述導光板平行于所述光纖軸線的側面為入光面。
優選地,所述光纖為單模光纖,所述單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4~10μm;
或所述光纖為多模光纖,所述多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15~50μm。
優選地,所述硅膠為有機硅膠。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反射片和背光源,還包括導光板;所述導光板包括多根光纖,多根光纖并列排列成單層板狀結構,相鄰兩根光纖之間由硅膠粘合。
優選地,所述反射片朝向所述導光板的一面印刷有多個網點。
優選地,所述反射片上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側的網點尺寸小于遠離所述背光源的一側的網點尺寸。
優選地,所述反射片上靠近所述背光源的一側的網點數量小于少于遠離所述背光源的一側的網點數量。
本實用新型采用光纖構成導光板,有利于薄型化導光板的產生,且可提高光的利用率、減少光的損耗;光纖之間采用硅膠粘連,不會增加導光板的厚度,進一步有利于導光板的薄型化;將網點印刷在反射片上,可提高導光板的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導光板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導光板的側視圖,該實施例提出的導光板10包括多根光纖11,多根光纖11并列排列成單層板狀結構,導光板10上垂直于光纖11軸線的側面或平行于光纖11軸線的側面可作為入光面,導光板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為出光面,光由入光面進入導光板10后在光纖11中發生全反射,為了使光在經過全反射后能夠從出光面射出,將光纖11上位于出光面一側的外皮部分剝落,之所以不將外皮全部剝落,是為了有目的性的破壞光纖11的全反射,使光在沒有剝落外皮的一段光纖11中發生全反射,并可從剝落外皮的地方射出,其出射光線的均勻度由光纖11并排的條數決定,光纖11并排越密集,光線分布越均勻,光線在光纖導光板內的利用率越高。
由于光纖11的材料采用塑包光纖(Plastic?Clad?Fiber),它是將高純度的石英玻璃制成纖芯,而將折射率比石英稍低的硅膠等塑料作為包層的階躍型光纖。它具有纖芯折射率大、數值孔徑(NA)高的特點,易與發光二極管LED光源結合,損耗較小,受周圍溫度變化的影響小,能有效解決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受溫度影響而變形翹曲的問題。光纖11很細,單模光纖的纖芯直徑一般為4μm~10μm,外徑也只有125μm,多模光纖中,纖芯直徑是15μm?~50μm,大致與人的頭發的粗細相當,將其應用到背光模組中,能將背光模組做的更薄。同時,光纖11抗干擾能力強、保真度高,這樣背光源發出的光經過由光纖11構成的導光板10后,光損耗低,能免去原有背光模組中導光板印刷的麻煩,節省成本、提高背光模組的輝度。此外,光在光纖11中以全反射方式前進,將光的損耗降低到最小,提高光的利用率,有效解決背光模組中亮度損耗過大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TCL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8989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