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成分濃度分析裝置及其測量室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83485.6 | 申請日: | 2013-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012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陳亞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亞鋒 |
| 主分類號: | G01N21/31 | 分類號: | G01N21/3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24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成分 濃度 分析 裝置 及其 測量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成分濃度分析裝置,更確切的說,涉及一種利用吸收光譜技術對被測成分濃度進行分析的裝置及其測量室。
目前,利用吸收光譜技術進行被測成分濃度分析的裝置在工業過程分析(比如對被測氣體管道內的煙氣監測、大氣污染物成分分析、水質在線分析等)中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在該種技術中,使用選定頻率的光束穿過被測成分樣本,其中該選定頻率的光束可以被該種裝置所能分析的特定成分吸收,根據該光束的吸收情況并結合特定算法計算出被測成分的濃度。為了提高通過光譜吸收技術分析被測成分濃度的精度,就需要使被測成分對光束有適當的吸收;對于吸收較小的被測成分,通常要使測量光束在被測成分中有較長的光程。顯然,如果要使光束穿過一個長的含有被測成分樣本的管道或者測量室,那么這種具有長管道或測量室的裝置就會比較笨重。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市場上出現了這樣的系統,其中光束在相對的平面反射鏡之間反復的反射,從而延長了光束在被測成分樣本中的光程,通過該種方法,可以大大減少該種裝置的尺寸。然而,該種裝置仍然存在如下缺陷:(1)光能量損失較多。由于入射光不是絕對的平行光而且不是單色光,所以入射光以及相應的反射光在被測成分中的發散會越來越嚴重,對于紫外光這種發散會更嚴重,最后被接收的光能量就非常有限。(2)成本較高,為了提高接收光的能量,就需要使用大功率光源或使用大的透鏡去會聚發散已很嚴重的測量光束,而大功率光源和大的會聚透鏡的價格高。(3)測量延遲時間較大,加裝了大會聚透鏡的測量室體積變大,使測量室內部的被測成分置換速度變慢,提高了測量的時間延遲。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光能量損失較小、成本較低、測量延遲時間較小的多成分濃度分析裝置及其測量室。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多成分濃度分析裝置,具有一測量光束至少部分穿過的測量室,該測量室包括測量腔、反射鏡、光入射端和光出射端,被測成分從所述測量腔內流過,所述反射鏡安裝在測量腔內或外的一側或相對的兩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鏡中至少一面為平?凸反射鏡,測量光束經所述光入射端進入所述測量室,并經至少一次所述平?凸反射鏡反射后,經所述光出射端被接收。
所述平?凸反射鏡的平面上鍍有反射膜。
所述反射膜與被測成分隔離。
所述光入射端包括會聚透鏡,測量光束經過所述會聚透鏡射入所述測量腔。
所述光出射端包括會聚透鏡,測量光束經過所述會聚透鏡被接收。
所述光出射端包括會聚透鏡,測量光束經過所述會聚透鏡被接收。
一種測量室,包括測量腔、反射鏡、光入射端和光出射端,被測成分從所述測量腔內流過,所述反射鏡安裝在測量腔內或外的一側或相對的兩側,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鏡中至少一面為平?凸反射鏡,測量光束經所述光入射端進入所述測量室,并經至少一次所述平?凸反射鏡反射后,經所述光出射端被接收。
所述平?凸反射鏡的平面上鍍有反射膜。
所述反射膜與被測成分隔離。
所述光入射端包括會聚透鏡,測量光束經過所述會聚透鏡射入所述測量腔。
所述光出射端包括會聚透鏡,測量光束經過所述會聚透鏡被接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光能量損失較小,由于使用了具有會聚作用的平?凸反射鏡,測量光束在被測成分中雖然有發散,但是被所述平?凸反射鏡反射的同時又被會聚了,能量損失較小。2)成本較低,由于測量光束的發散很小,因此就不需要使用大的會聚透鏡,從而降低了相應測量腔的成本。3)測量延遲時間較小,無需使用大的會聚透鏡,減小了測量腔的體積,那么測量池內的被測成分的置換時間變短,相應地減小了測量延遲時間。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流體測量室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流體測量室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成分濃度分析裝置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亞鋒,未經陳亞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8348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