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教學模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80505.4 | 申請日: | 2013-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706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汪百真;俞曼華;曹明娜;陳建方;徐向明;張俊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蚌埠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9B23/28 | 分類號: | G09B23/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303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磁共振 成像 掃描儀 教學 模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教學模型,具體地說是一種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教學模型。
背景技術
由于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價格昂貴,采用實物組建本科教學實驗室是不現實的,鑒于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教學模型,在教學中僅能靠教材對該設備進行講解,因此包括《醫學影像物理學》、《醫學影像設備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三門課程的磁共振成像實驗教學的開展受到了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教學模型,該教學模型能全面、直觀的顯示設備的內部構造、功能區及各部分結構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教師利用模型對磁共振掃描儀的構造、工作狀況、成像原理進行系統的介紹。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教學模型,其外形與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實物相仿,該教學模型具有若干自內向外依次相互套疊的筒狀殼體,各殼體自內向外形成的若干構造層與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實物的具有的若干構造層一一對應,除最內層的殼體外的其他各殼體在同一方位上均開有窗口,按自內向外的順序,各殼體所開的窗口依次增大。
由上述方案可見,由于本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教學模型的外形及內部構造與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實物相仿,因此,通過本教學模型各構造層上開有的窗口,可直觀的顯示出設備內部的構造,用不同色彩將各構造層歸類和區分,有利于教師利用模型對磁共振掃描儀的構造、內部多層結構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功能、工作狀況、成像原理進行系統的介紹。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它突破了磁共振成像實驗教學的瓶頸,創建了新的實驗課程體系,進而可顯著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圖2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磁共振成像掃描儀教學模型,其外形與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實物相仿。該教學模型具有13層自內向外依次相互套疊的筒狀殼體,各殼體自內向外形成的若干構造層與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實物的具有的若干構造層一一對應。具體地說,按自內向外的順序,殼體1-殼體13分別表示的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各構造層為:殼體1-射頻線圈,殼體2-內層梯度線圈,殼體3-外層梯度線圈,殼體4-勻場線圈,殼體5-真空腔內壁,殼體6-一級冷屏內壁,殼體7-二級冷屏內壁,殼體8-冷媒腔內壁,殼體9-超導線圈,殼體10-冷媒腔外壁,殼體11-二級冷屏外壁,殼體12-一級冷屏外壁,殼體13-真空腔外壁。除最內層的殼體1外的其他各殼體在同一方位上均開有窗口,即殼體2上開有窗口2a、殼體3上開有窗口3a、殼體4上開有窗口4a、殼體5上開有窗口5a、殼體6上開有窗口6a、殼體7上開有窗口7a、殼體8上開有窗口8a、殼體9上開有窗口9a、殼體10上開有窗口10a、殼體11上開有窗口11a、殼體12上開有窗口12a、殼體13上開有窗口13a。按自內向外的順序,各殼體所開的窗口依次增大。為實現各殼體間的相對固定,各相鄰的殼體之間連接有支撐構件,如圖1所示,殼體13與殼體12間連接有支撐板19,同樣其他各層相鄰殼體間也連接有類似的支撐板。
為更形象的表達磁共振成像掃描儀的構造,最內層的殼體1所露出的外表面上設有元器件模型14、15、16、17,各元器件模型與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實物最內層外表面上具有的元器件相仿,與磁共振成像掃描儀實物具有線圈的構造層對應的殼體表面上相應設有線圈模型,即殼體9示意的為超導線圈,殼體9的表面上設有線圈模型18。另外,在殼體13的底部固定有支腿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蚌埠醫學院,未經蚌埠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805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