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流維持電路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077658.3 | 申請日: | 2013-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043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培峰;黃加計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市泛友實業(y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19/00 | 分類號: | H03K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2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流 維持 電路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維持電路,特別是涉及一種電流維持電路。
現(xiàn)有電路中電流不均衡,會影響電性能。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流維持電路,其保持電流均衡,不影響電性能。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電流維持電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電感,第一電阻與第二電阻并聯(lián),第三電阻與第一電容并聯(lián),第三三極管的發(fā)射極與第一可控硅連接,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與第三電阻連接,第三三極管的基極與第八電阻連接,第三電容與第一可控硅并聯(lián),第二可控硅與第七電阻并聯(lián),第四電阻與第七電阻串聯(lián),第五電阻與第二電容串聯(lián),電感與第二三極管的漏極連接,第二三極管的源極與第六電阻連接,第一三極管的源極與第四電阻連接,第二三極管的柵極與脈寬調制端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電感與一個輸入端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五電阻與一個交流端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五電阻與一個交流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電流維持電路保持電流均衡,不影響電性能。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流維持電路的電路圖。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電流維持電路,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一可控硅ZD1、第二可控硅ZD2、第一三極管Q1、第二三極管Q2、第三三極管Q3、電感L1,第一電阻R1與第二電阻R2并聯(lián),第三電阻R3與第一電容C1并聯(lián),第三三極管Q3的發(fā)射極與第一可控硅ZD1連接,第三三極管Q3的集電極與第三電阻R3連接,第三三極管Q3的基極與第八電阻R8連接,第三電容C3與第一可控硅ZD1并聯(lián),第二可控硅ZD2與第七電阻R7并聯(lián),第四電阻R4與第七電阻R7串聯(lián),第五電阻R5與第二電容C2串聯(lián),電感L1與第二三極管Q2的漏極連接,第二三極管Q2的源極與第六電阻R6連接,第一三極管Q1的源極與第四電阻R4連接,第二三極管Q2的柵極與脈寬調制端(Pulse?Width?Modulation,PWM)連接。電感L1與一個輸入端(INPUT)連接。第五電阻R5與一個交流端(VCC)連接。
當脈寬調制端占空比小時,單位時間內第二三極管Q2導通時間短,流經(jīng)第二三極管Q2、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電流變小,第七電阻R7壓降變小,第三三極管Q3截止,第一三極管Q1導通,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一三極管Q1、第四電阻R4、第七電阻R7構成回路,產(chǎn)生維持電流,即保持電流均衡,不影響電性能。當脈寬調制端占空比大時反之,第一三極管Q1截止,斷開維持電流,以提升效率。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型和改變。因此,本實用新型覆蓋了落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的范圍內的各種改型和改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市泛友實業(yè)有限公司,未經(jīng)蘇州市泛友實業(y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7765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信號調理電路
- 下一篇:一種新型電磁兼容濾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