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尾氣余熱發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72133.0 | 申請日: | 2013-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98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尚昱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尚昱帆 |
| 主分類號: | H02N11/00 | 分類號: | H02N11/00;H02J7/00;F02G5/02 |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專利事務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 地址: | 271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尾氣 余熱 發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尾氣余熱發電裝置。
背景技術
內燃機所消耗燃油中的60%以上的能量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絕大部分以汽車尾氣余熱的形式排放到大氣中,排放尾氣的溫度可達600℃以上。利用半導體溫差發電技術可有效地回收汽車進行中的尾氣熱量,該技術充分利用了汽車能源,提高了熱效能,也減少了油耗。溫差發電器中的核心部件是溫差發電片元件,分列式輻射結構和平板式結構,其中平板式結構以其成本低、便于生產制造主要在汽車尾氣余熱利用中應用,但目前的溫差發電器熱轉換效率較低,因排氣筒為圓筒形,而設置在筒外側的發電片為平板形,這樣發電片與排氣筒之間形成較大的熱損失,從而影響了余熱利用;還有種汽車尾氣余熱發電裝置是將排氣筒改進成八邊形筒,這樣熱損失減少了,但要對已出廠的汽車更換排氣筒會造成一種浪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不需要更換現有的汽車排氣筒,熱轉換效率高的汽車尾氣余熱發電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尾氣余熱發電裝置,包括溫差發電器和散熱片,還包括連接套,該連接套其內孔為圓柱形,與汽車排氣筒外圓相匹配,連接套的外部呈六邊形柱體,連接套為分體式結構并由上套和下套兩部分組成,上套和下套的截面相同且對稱,溫差發電器的發電片設置在連接套的六個外表面上,在連接套上沿徑向分布設置有通孔,散熱片設置在發電片外側,散熱片沿連接套的軸向分布設置并與發電片呈垂直,散熱片的兩端均呈傾斜狀,即散熱片底部長度大于頂部長度。
本實用新型中,溫差發電器通過線路分別與蓄電池和電動渦輪增壓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排氣筒與溫差發電器的發電片之間設置了連接套,該連接套為內部為圓柱形通孔,外部為六邊形柱狀結構,平板式的發電片便于安裝在連接套的六個外表面上,同時又在連接套上設置了通孔,利于排氣筒的熱量傳導給發電片,減少熱損失,將連接套設置成分體式結構,方便裝配,將散熱片兩端設置成傾斜狀,可以減少阻力;本實用新型的溫差發電器同時與蓄電池和電動渦輪增壓器連接,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既可以實時利用溫差發電器發出的電能,也可以蓄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包括溫差發電器和散熱片1,還包括連接套2,該連接套2其內孔為圓柱形,與汽車排氣筒外圓相匹配,連接套2的外部呈六邊形柱體,連接套2為分體式結構并由上套和下套兩部分組成,上套和下套的截面相同且對稱,溫差發電器的發電片3設置在連接套2的六個外表面上,在連接套2上沿徑向分布設置有通孔,散熱片1設置在發電片3外側,散熱片1沿連接套2的軸向分布設置并與發電片3呈垂直,散熱片1的兩端均呈傾斜狀,即散熱片1底部長度大于頂部長度。連接套2的上套和下套可以通過螺栓連接也可以通過在連接套2外部套設置連接環進行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中,溫差發電器還可以通過線路分別與蓄電池和電動渦輪增壓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連接套2將溫差發電器和散熱片1安裝在汽車的排氣筒外部,并位于節氣門的后側、電動渦輪增壓器的前側,該連接套2為內部為圓柱形通孔,外部為六邊形柱狀結構,既方便與排氣筒連接,又方便與平板式的發電片3連接,同時又在連接套2上設置了通孔,利于排氣筒的熱量傳導給發電片3,減少熱損失,熱轉換效率高;將連接套2設置成分體式結構,方便裝配,將散熱片1兩端設置成傾斜狀,可以減少阻力。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不需要更換現有的汽車排氣筒,熱轉換效率高的特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尚昱帆,未經尚昱帆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721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晶體諧振器自動上片裝置
- 下一篇:便攜式餐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