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雨水水質電化自凈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69245.0 | 申請日: | 2013-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26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顧正華;王銀堂;諸德熙;周繼偉;姚劍鋒;尚淑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8 | 分類號: | C02F9/08;E03B3/02;E03F1/00;E04D13/04;C02F1/4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張法高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雨水 水質 電化 自凈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領域,特別是一種雨水水質電化自凈系統。
背景技術
水是人類和地球上一切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在淡水資源中,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且較易開發利用的湖泊、河流、淺層地下水等淡水儲量僅為104.6萬億立方米,?分別只占地球水總儲量的0.0091%和淡水總量的2.99%,作為人口大國,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匱乏,但我國雨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1900億m3,可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因此進行雨水的收集利用可有效緩解我國水資源危機。
從1980年開始,歐洲各國與日本等開始了對雨水收集利用的研究。目前,對雨水收集技術研究較多,而在雨水水質處理上研究較少,更沒有將雨水收集、雨水水質處理和雨能發電相結合的雨水水質電化自凈技術,迫切需要在這方面進行突破,從而降低雨水利用的成本,提高雨水資源的開發潛力。在能源匱乏、環境污染和水資源問題凸顯的大背景下,進行雨水收集,利用雨能、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發電,并利用發出的電力處理雨水水質,實現水電“自產自消”,對于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緩解能源和水資源危機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對綠色城市建設和缺水缺電地區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也有著巨大的實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雨水水質電化自凈系統。
雨水水質電化自凈系統包括集水屋面、雨水管網、U型管、排污孔、沖洗引水管、儲水池、溢流孔、排污孔控制閥、排污孔、水輪機引水控制閥、支架、發電引水管、水輪發電機、尾水管、雨能發電輸出線路、反應池進水管控制閥、反應池進水管、反應池、雨水電化學反應設備、排污孔、排污孔控制閥、支架、反應池出水管控制閥、反應池出水管、電動分離機、排污管、輸水管控制閥、沖洗引水管控制閥、沖洗儲水箱、沖洗水管控制閥、沖洗水管、電磁場吸附裝置、輸水管、強電場吸附裝置、蓄電池、供電線路、外部電源接入線路、多余電能輸出線路、輸水管、排污管控制閥、排污管、輸水管控制閥、凈水儲存箱、支架、取水管控制閥、取水管、輸水管,多個集水屋面與雨水管網相連,雨水管網通過帶有排污孔的U型管與儲水池相連,儲水池底部設有帶有排污孔控制閥的排污孔和帶有水輪機引水控制閥的發電引水管,儲水池上部設有溢流孔和帶有反應池進水管控制閥的反應池進水管,反應池進水管與反應池相連,反應池底部設有帶有排污孔控制閥的排污孔,反應池內部設有雨水電化學反應設備,反應池通過帶有反應池出水管控制閥的反應池出水管與帶有排污管的電動分離機相連,電動分離機通過帶有輸水管控制閥的輸水管與電磁場吸附裝置相連,電磁場吸附裝置通過輸水管與強電場吸附裝置相連,強電場吸附裝置通過帶有排污管和輸水管控制閥的輸水管與凈水儲存箱相連,排污管上設有排污管控制閥,凈水儲存箱下部設有帶有取水管控制閥的取水管,蓄電池通過供電線路分別與雨水電化學反應設備、電動分離機、電磁場吸附裝置和強電場吸附裝置相連,外部電源接入線路和多余電能輸出線路分別與蓄電池相連,U型管通過帶有沖洗引水管控制閥的沖洗引水管與沖洗儲水箱相連,沖洗儲水箱通過帶有沖洗水管控制閥的沖洗水管與輸水管相連,儲水池通過發電引水管與水輪發電機相連,水輪發電機上設有尾水管,蓄電池通過雨能發電輸出線路與水輪發電機相連。
本實用新型具有環境友好、結構簡單、投資節省、操作方便、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等優點,在節能減排和水資源危機的背景下極具研究推廣價值,它能有效地緩解城市突出的水問題以及偏遠地區的用水用電問題,提供清潔的淡水資源,并減少環境污染,促進清潔資源開發,低碳排放,促進雨水資源化,兼有防災減災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雨水水質電化自凈系統的組成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692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五自由度的高仿真乒乓球發球機械手
- 下一篇:一種改良顱骨牽引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