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發動機氣體燃料與空氣混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67805.9 | 申請日: | 2013-0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719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06 |
| 發明(設計)人: | 孫霞;姜在先;丁彬;高惠蛟;楊杰;袁承志;秦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21/04 | 分類號: | F02M21/04 |
| 代理公司: | 濟南舜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倫文知 |
| 地址: | 25000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氣體燃料 空氣 混合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氣體燃料與空氣混合裝置,屬于汽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發動機所用的氣體燃料,都需要先在機外與空氣在進氣歧管中進行預混,然后再進入發動機缸體內燃燒。為使氣體燃料與空氣充分混合,并保證各缸進氣的均勻性,通常需要盡量增大進氣歧管的長度和容量,但由于發動機布置空間的限制,進氣歧管可增大的長度和容量有限,這就是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的發動機氣體燃料與空氣混合裝置,該裝置能保證氣體燃料與空氣充分混合。?
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該發動機氣體燃料與空氣混合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貫穿有進氣通道,進氣通道內安裝有燃料噴嘴,燃料噴嘴的上端通過蓋板連接有燃料輸送管;其中,燃料噴嘴包括中轉腔和噴射腔,兩者通過進料通道相連,中轉腔為中空的弧形端在下的中括號形狀,其弧形端與噴射腔形狀匹配,噴射腔為與進氣通道平行的空心圓環筒體,噴射腔的內圈和外圈上分別均勻設置有多個出料口Ⅰ,出料口Ⅰ在內圈和外圈上沿噴射腔的直徑方向呈放射狀排列;噴射腔的外圈上還設置有出料通道,進料通道和出料通道上分別設置有出料口Ⅱ和出料口Ⅲ。?
上述中轉腔中的弧形端設置有出料口Ⅳ,從出料口Ⅳ噴出的氣體燃料與從出料口Ⅰ和出料口Ⅱ噴出的氣體燃料交匯,形成渦流,使氣體燃料容易與空氣充分混合。?
上述進料通道的內徑寬度大于噴射腔外圈上與之對應的進料口的寬度,在進料通道與噴射腔之間形成壓力差,以使氣體燃料能以較高的速度進入噴射腔內,并在噴射腔內形成渦流。?
上述出料通道的內徑寬度小于噴射腔外圈上與之對應的排放口的寬度,在噴射腔與出料通道之間形成壓力差,使氣體燃料能較大的速度進入出料通道內,并從出料口Ⅲ噴出,從出料口Ⅲ噴出的氣體燃料與從出料口Ⅰ噴出的氣體燃料交匯,容易形成渦流,容易使氣體燃料與空氣充分混合。?
上述出料口Ⅱ在進料通道上向下傾斜設置,更容易使氣體燃料形成渦流。?
上述進料通道貫穿中轉腔,且位于中轉腔內的進料通道側壁上設置有通孔,使一部分氣體燃料從通孔噴入中轉腔內,并通過出料口Ⅳ噴出。?
上述蓋板與中轉腔之間設置有噴嘴密封圈,蓋板與殼體之間設置有蓋板密封圈,在噴嘴密封圈和蓋板密封圈的密封作用下,可以保證氣體燃料不會泄露。?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據對上述方案的敘述得知,該發動機氣體燃料與空氣混合裝置中,氣體燃料通過出料口Ⅰ、出料口Ⅱ和出料口Ⅲ均勻的噴出,并與內圈內側和外圈外側的空氣均勻的混合,且氣體燃料在外圈外側容易形成渦流,以使氣體燃料更充分的與空氣混合。該裝置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方便發動機布置,并能使氣體燃料與空氣充分混合。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3為燃料噴嘴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燃料輸送管,2為蓋板,3為噴嘴密封圈,4為蓋板密封圈,5為燃料噴嘴,6為殼體,7為進氣通道,8為通孔,9為進料通道,10為出料口Ⅱ,11為中轉腔,12為外圈,13為內圈,14為出料通道,15為出料口Ⅲ,16為排放口,17為出料口Ⅰ,18為噴射腔,19為進料口,20為出料口Ⅳ。?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一種發動機氣體燃料與空氣混合裝置,如圖1-圖3所示,它包括殼體6,所述殼體6內貫穿有進氣通道7,進氣通道7內安裝有燃料噴嘴5,燃料噴嘴5的上端連接有燃料輸送管1,燃料輸送管1通過蓋板2固定安裝在殼體6上,在蓋板2與中轉腔11之間設置有噴嘴密封圈3,蓋板2與殼體6之間設置有蓋板密封圈4,通過密封圈進行密封,保證氣體燃料在輸送過程中不會泄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6780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限力矩離合器液壓控制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高純度晶質石墨提純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