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超淺埋軟弱圍巖隧道施工中的支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66271.8 | 申請日: | 2013-0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755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明(設計)人: | 吳劍飛;徐建洋;盧新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十七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00 | 分類號: | E21D11/00;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361000***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超淺埋 軟弱 圍巖 隧道 施工 中的 支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超淺埋軟弱圍巖隧道施工中的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鋪設公路或鐵路,以供機車動車輛通行的建筑物。根據隧道所在位置的不同,隧道可分為山嶺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類;其中,該山嶺隧道是為縮短距離和避免大坡道而從山嶺或丘陵下穿越的隧道。為了避免山嶺或丘陵坍塌,在山嶺隧道施工過程中均需設置有支護結構,該支護結構用于支撐住隧道洞,以確保施工人員的施工安全。
目前,該支護結構一般包括初期支護、復合防水層以及二次襯砌,該初期支護具有多根毛桿、鋼筋網片以及混凝土噴射層,該多根毛桿垂直于隧道洞內壁并嵌設入隧道體內,該鋼筋網片包覆在隧道洞內壁上并與多根毛桿均相連,該混凝土噴射層鋪設在鋼筋網片上;該復合防水層形成在鋼筋網片上而起到防水作用;該二次襯砌則具有兩個矮邊墻以及位于兩個矮邊墻之間的拱部,該兩個矮邊墻分別設置在隧道洞的左右兩側,該二次襯砌額用于頂住初期支護而防止隧道體下沉。
但是,由于該拱部與兩個矮邊墻是分別施工而成,如此該拱部與兩側的矮邊墻之間會不可避免地形成施工縫,上述施工縫的存在即會產生水滲漏的隱患,并給整個隧道質量帶來不利因子。
有鑒于此,本發明人針對現有隧道施工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超淺埋軟弱圍巖隧道施工中的支護結構,以解決現有支護結構中存在滲水隱患的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超淺埋軟弱圍巖隧道施工中的支護結構,包括初期支護、復合防水層以及二次襯砌,該初期支護具有多根垂直于隧道洞內壁并嵌設入隧道體內的毛桿、與多根毛桿固定相連并包覆于隧道洞內壁上的鋼筋網片以及位于鋼筋網片上的混凝土噴射層,該復合防水層位于混凝土噴射層與二次襯砌之間;其中,該二次襯砌為一體澆筑成型并形成一閉合力環的混凝土結構,該混凝土結構具有位于復合防水層外圈的上拱部以及位于水平地面下方的下拱部。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超淺埋軟弱圍巖隧道施工中的支護結構,其由于采用一體澆筑成型,如此使得上拱部和下拱部之間能實現無縫連接,徹底消除了現有技術中的施工縫,從而杜絕現有技術因為上述施工縫而造成滲水隱患的問題。另外,由于該混凝土結構為由上拱部和下拱部形成一閉合力環,如此大大提高了整個混凝土結構的支護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淺埋軟弱圍巖隧道施工中的支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施工本實用新型涉及支護結構的示意圖。
圖中:
支護結構????????100????????初期支護????????1
毛桿????????????11?????????鋼筋網片????????12
混凝土噴射層????13?????????復合防水層??????2
二次襯砌????????3??????????上拱部??????????31
下拱部??????????32?????????臺車????????????200
轉動板??????????210????????氣缸????????????22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超淺埋軟弱圍巖隧道施工中的支護結構100,包括初期支護1、復合防水層2以及二次襯砌3,該初期支護1具有多根毛桿11、鋼筋網片12和混凝土噴射層13,該多根毛桿11垂直于隧道洞內壁并嵌設入隧道體內,該鋼筋網片12與多根毛桿11固定相連并包覆于隧道洞內壁上,該混凝土噴射層13位于鋼筋網片12上,該復合防水層2位于混凝土噴射層13與二次襯砌3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之處在于:該二次襯砌3為一體澆筑成型并形成一閉合力環的混凝土結構,該混凝土結構具有上拱部31和下拱部32,該上拱部31位于復合防水層2外圈,該下拱部32位于水平地面的下方。如此,該上拱部31和下拱部32之間可以形成一閉合力環,進而大大提高了整個混凝土結構的支護強度。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支護結構100,由于采用一體澆筑成型,如此使得上拱部31和下拱部32之間能實現無縫連接,徹底消除了現有技術中的施工縫,從而杜絕現有技術因為上述施工縫而造成滲水隱患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十七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十七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6627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