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汽車制動鼓拉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65063.6 | 申請日: | 2013-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566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潔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潔瓊 |
| 主分類號: | B25B27/00 | 分類號: | B25B27/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華;陳麗霞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制動 鼓拉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維修實習教具,尤其涉及一種日常汽車修理以及用于修理汽車制動鼓時的汽車制動鼓拉器。
背景技術
為滿足日常汽車修理及汽車維修實習訓練職業教學的要求,修理汽車制動鼓是汽修維修實習操作的重要項目。掌握汽車制動鼓的規范修理,對今后從事汽修行業尤為重要。它能增加汽車的安全性,涉及到多項技能培訓及必要知識點的掌握,而汽車制動鼓是其中的一個必須掌握而較難在不損傷制動鼓一個操作步驟。原拆裝時用榔頭或銅棒敲打制動鼓,當敲打不合理時會造成制動鼓變形,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使用汽車制動鼓拉器后,最大限度保證了制動鼓的不變形。避免產生不安全因素傷及人身,造成重大的行車事故。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解決現有修理汽車制動鼓所具有的不足而提出的,旨在提供一種在修理汽車制動鼓時不損害汽車制動鼓并且方便拆裝、安全可靠制動鼓拉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汽車制動鼓拉器,包括鐵板,鐵板中心焊有第一螺母,鐵板中心的兩邊設有第一槽和第二槽,第一槽和第二槽中分別穿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
作為優選,槽為長方形。槽設計為長方形的有點在于:螺栓可以隨著汽車制動鼓的大小而左右移動,來適應大小不同的汽車制動鼓。
作為優選,第一螺母旋有第一螺桿。焊在鐵板上的螺母旋有一個配套的螺桿。
作為優選,第一螺栓在鐵板兩側分別旋有第四螺母和第五螺母,第二螺栓在鐵板兩側分別旋有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
按照本使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汽車制動鼓拉器最大的特點在于鐵板與螺栓的結合,不僅大小適宜,可以調整,便于操作,而且修理車輛后不留安全隱患,制作方便,工本材料費低,制成后不再損壞,經久耐用,并通用性強,可用于所有小車的修煉,使用安全方便,不存在任何不安全因素,體現職業教學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1—鐵板、2—第一螺母、3—第一螺桿、4—第一槽、5—第一螺栓、6—第二槽、7—第二螺栓、8—第二螺母、9—第三螺母、10—第四螺母、11—第五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汽車制動鼓拉器包括鐵板1,在本實施例中,鐵板1由一塊寬10cm,長25cm,高8mm的鐵板1,以鐵板1的正中間為中心,焊有直徑為12mm的第一螺母2,第一螺母2兩邊各設有一個寬20mm,長30mm的第一槽4與第二槽6,第一槽4中穿有的第一螺栓5,第一螺栓5使用直徑為12—18mm的螺栓,第一螺栓5的螺桿分別套有第四螺母10和第五螺母11,第二槽6中穿有的第二螺栓7,第二螺栓7使用直徑為12—18mm的螺栓,第二螺栓7的螺桿分別套有第二螺母8和第三螺母9。
鐵板1表面涂有發黑劑。這種發黑劑是為了防止鐵板1生銹。
第一槽4與第二槽6為長方形。第一槽4與第二槽6為長方形的優點在于,螺栓可以隨著汽車制動鼓的大小而左右移動,來適應大小不同的汽車制動鼓。
第一螺母2旋有第一螺桿3。焊在鐵板1上的第一螺母2旋有一個配套的第一螺桿3,第一螺栓5在鐵板1的兩側分別旋有第四螺母10和第五螺母11,第二螺栓7在鐵板1的兩側分別旋有第二螺母8和第三螺母9。第一螺桿3是配合第一螺栓5與第二螺栓7使用的,當第一螺栓5與第二螺栓7配套的第四螺母10與第二螺母8與制動鼓固定住后,兩邊的第四螺母10與第二螺母8旋進后,中間的第一螺桿3頂著制動鼓的中心,整個制動鼓就出來了,也可根據情況,使用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螺栓。
汽車制動鼓拉器是將汽車制動鼓的汽修維修簡單化,方便化。使用汽車制動鼓拉器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汽車維修時對汽車制動鼓的損害,避免產生不安全因素傷及人身,在不同程度上減少了重大車禍的發生。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潔瓊,未經陳潔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650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