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軸粉料攪拌增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65021.2 | 申請日: | 2013-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551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8 |
| 發明(設計)人: | 方培根;汪偉;李斌;樓春暉;葛介龍;敖旭平;傅正杰;費月秋;張龍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浙大海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7/06 | 分類號: | B01F7/06;B01F15/02;B01F3/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紹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軸粉料 攪拌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煙氣處理設備,特別是一種雙軸粉料攪拌增濕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煙氣處理中用于制備高活性吸收劑的雙軸攪拌機一般由攪拌機構和驅動裝置兩部分組成。攪拌機構包括其主體位于攪拌混合槽內的兩根水平主軸,主軸上固定著間隔設置的多個槳葉組,在混合槽的進料端設有進料口、進水口,在混合槽的出料端設有出料口,動力裝置驅動兩根主軸反向旋轉。粉料通過槳葉組一般在30~80轉/分鐘的轉速強制旋轉輸送至出料口,易出現粉料混合增濕不均勻、驅動阻力大、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粉料混合增濕均勻的雙軸粉料攪拌增濕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軸粉料攪拌增濕裝置,包括攪拌倉,所述攪拌倉中設有攪拌機構,所述攪拌倉的頂壁或側壁的上部設有噴水裝置,所述攪拌倉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攪拌機構由驅動裝置帶動,所述攪拌倉的下部設有流化裝置,所述攪拌機構設在流化裝置的上方。
進一步的,所述流化裝置包括流化布,所述流化布固定在攪拌倉的側壁上將攪拌倉的內部空間分成位于流化布上方的攪拌增濕區域和位于流化布下方的流化區域,所述攪拌倉的底壁或側壁的底部設有與流化區域連通的流化風進口。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倉的底部設有排灰管,所述排灰管的上端與攪拌增濕區域連通、下端與攪拌倉的外部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機構包括兩根相互平行的攪拌軸以及沿攪拌軸的軸向成排設置在攪拌軸上的槳片,所述攪拌軸橫向轉接在攪拌倉的側壁上,兩根攪拌軸之間設有使兩根攪拌軸的轉向相反的反向傳動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槳片相對攪拌軸的軸向傾斜設置,傾斜角度為75~88°,所述槳片沿攪拌軸的軸向等間距布置,其中一根攪拌軸上的槳片穿插到另一根攪拌軸上的兩兩相近槳片之間的間隙中。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軸上沿攪拌軸的周向均布設有四排槳片,同一根攪拌軸上同一排的槳片相對攪拌軸的同一個軸向傾斜,同一根攪拌軸上相鄰兩排的槳片分別相對攪拌軸的兩個軸向傾斜,兩根攪拌軸上相互對應的兩塊槳片分別相對攪拌軸的兩個軸向傾斜。
進一步的,所述槳片的長度為兩根攪拌軸的軸間距的0.7~0.9,所述槳片的長寬比為0.3~0.7。
進一步的,所述槳片為螺旋槳片,螺旋槳片的螺旋角為10~30°。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所述電機設在攪拌倉的外部并帶動其中一根攪拌軸,所述反向傳動機構設在攪拌倉的外部,所述攪拌軸中靠近出料口的那一根攪拌軸逆著出料方向轉動,所述反向傳動機構為外齒輪嚙合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出料口設在攪拌倉的側壁上且不低于攪拌軸的安裝高度,所述進料口包括頂壁進料口和側壁進料口,所述側壁進料口高于出料口且與出料口位于攪拌倉的不同側壁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粉料經增濕混合后通過溢流的方式從出料口排出,出料口可直接與煙氣凈化系統相連,直接進入凈化系統,進行煙氣凈化,再通過流化裝置使得粉料在攪拌倉內呈現流態化效果,有效降低結構的出料阻力;槳片的結構及排布設計使得粉料在攪拌軸的軸向來回返混及攪拌軸的徑向攪動,攪拌均勻,并做到粉料的快速混合增濕,效率高;每個槳葉可以通過螺栓固定在攪拌軸上,易于檢修、更換;裝置停運時,通過開啟排灰管來清空粉料,防止粉料堆積結塊,影響啟動。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的右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一種雙軸粉料攪拌增濕裝置,包括攪拌倉1,所述攪拌倉中設有攪拌機構,所述攪拌倉的頂壁或側壁的上部設有噴水裝置2,所述攪拌倉上設有進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述攪拌機構由驅動裝置3帶動,所述攪拌倉的下部設有流化裝置,所述攪拌機構設在流化裝置的上方。所述流化裝置包括流化布4,所述流化布固定在攪拌倉的側壁上將攪拌倉的內部空間分成位于流化布上方的攪拌增濕區域101和位于流化布下方的流化區域102,所述攪拌倉的底壁或側壁的底部設有與流化區域連通的流化風進口41。通過流化裝置使得粉料在攪拌倉內呈現流態化,有效降低攪拌混合的阻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浙大海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浙大海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6502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錐度攪拌頭
- 下一篇:用于煤炭摻和裝置的攪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