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及壓力容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62495.1 | 申請日: | 2013-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343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14 |
| 發明(設計)人: | 范恒;張宏亮;杜華;周禹;慕殿鵬;李娜;李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G21C15/16 | 分類號: | G21C15/16;G21C13/028;G21C13/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腔室筒式超 臨界 水冷 蒸汽 結構 壓力容器 | ||
1.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主要由筒體(1)以及設置于筒體(1)中的上腔板(2)和下腔板(3)構成,上腔板(2)與下腔板(3)之間的空間由筒體(1)圍合形成腔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1)為懸臂式結構,上腔板(2)直接與筒體(1)的筒壁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1)包括法蘭(101)與主筒體(102),法蘭(101)設置于主筒體(102)的頂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板(2)通過冷裝銷連接在筒體(1)的筒壁上,所述上腔板(2)和下腔板(3)上開設有慢化劑孔(6),所述筒體(1)的筒壁上開設有蒸汽出口(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腔體中的內腔隔板(4),內腔隔板(4)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與所述上腔板(2)和所述下腔板(3)連接,內腔隔板(4)在所述腔體中合圍形成一流程冷卻劑腔體(501),所述筒體(1)的筒壁與內腔隔板(4)之間的空間為二流程冷卻劑腔體(50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螺栓(202)和密封墊(302),所述上腔板(2)的上表面開始有臺階孔(201),所述內腔隔板(4)的頂部通過設置于臺階孔(201)中的螺栓(202)與上腔板(2)連接,所述下腔板(3)的上表面開設有定位槽(301),所述內腔隔板(4)的底部設置于定位槽(301)中,密封墊(302)設置于所述內腔隔板(4)的底部與定位槽(301)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板(2)上開設有冷卻劑孔(203),冷卻劑孔(203)位于所述一流程冷卻劑腔體(501)的范圍內。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棒導向組件(14),所述上腔板(2)上開設有定位孔(7),控制棒導向組件(14)的下端位于定位孔(7)中,控制棒導向組件(14)的下端與定位孔(7)之間設置有限位鍵。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在所述筒體(1)內的上部支承板(13),所述控制棒導向組件(14)活動貫穿上部支承板(13)。
9.超臨界水冷堆壓力容器,主要由壓力容器筒體(9)、設置于壓力容器筒體(9)頂部的頂蓋(10)、設置于壓力容器筒體(9)內部的吊籃組件(11)構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雙腔室筒式超臨界水冷堆蒸汽腔結構,吊籃組件(11)懸掛于壓力容器筒體(9)上,所述筒體(1)設置于吊籃組件(11)內且懸掛于吊籃組件(11)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超臨界水冷堆壓力容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筒體(1)頂部與頂蓋(10)之間的壓緊彈簧組件(12),設置于吊籃組件(11)中的密封支撐環(15)以及設置于密封支撐環(15)與下腔板(3)之間的密封環(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未經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6249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紙包導線
- 下一篇:一種防治噪聲的隔音通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