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統的乳腺磁共振射頻接收線圈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61258.3 | 申請日: | 2013-0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74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辰光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3/36 | 分類號: | G01R33/36;G01R33/341;A61B5/05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王建國 |
| 地址: | 201107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磁共振 成像 系統 乳腺 射頻 接收 線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統的乳腺磁共振射頻接收線圈。
背景技術
磁共振成像(MRI)是繼CT之后醫學影像診斷技術的又一重大進展。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來自于1946年美國學者Bloch和Purcell的發現,在外磁場的作用下,某些繞主磁場(外磁場)進動的自旋的質子(包括人體中的氫質子)在短暫的射頻電波作用下,進動角增大;當射頻電波停止后,那些質子又會逐漸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并同時釋放與激勵波頻率相同的射頻信號,這一物理現象被稱為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技術便是利用這一原理,通過在主磁場中附加一個脈沖梯度磁場,選擇性地激發所需要位置的人體內的原子核,然后接收原子核產生的核磁共振信號,最后在計算機中進行傅立葉變換,對這些信號進行頻率編碼和相位編碼,從而建立一幅完整的磁共振圖像。
磁共振成像裝置包括射頻發射線圈以及接收射頻線圈,射頻發射線圈用于產生脈沖梯度磁場,接收射頻線圈用于接收原子核產生的核磁共振信號,接收射頻線圈可以是發射線圈本身也可以是只接收射頻信號的獨立線圈。在磁共振成像系統中,射頻發射線圈所產生的磁場均勻性好以及接收線圈所接收的信號信噪比(SNR)高是獲得高質量圖像的關鍵因素。提高信噪比的方法有兩種,一種為正交接收,另一種為相控陣線圈技術,后者使用多個獨立的小線圈一起覆蓋此區域,由于只有臨近線圈的很小區域的噪聲才能進入線圈,因此能夠有效地提高信噪比。但是當射頻發射線圈和接收射頻線圈為同一線圈時,使用相控陣線圈會存在一個問題,即很難保證線圈所產生的磁場的均勻性,這個問題尤其體現在用于對人體各部位進行探測的磁共振成像儀上。由于人體各個生理部位的形狀各不相同,又十分不規則,而且尺寸大小也差別很大,所以如何根據人體各個部位的生理結構特點,巧妙地布置線圈電路,從而獲得較為均勻的磁場分布和較大的探測靈敏度一直是國際上線圈設計人員的最大任務。為了實現上述線圈設計目標,線圈外殼及內部機械結構的設計也成為保證高質量的掃描圖像和滿足生理結構覆蓋范圍的重要因素,精心設計的機械結構配合裝配在其內部空間的天線電路共同實現了一個線圈設計中最重要的環節。
隨著磁共振檢測技術的發展,乳腺癌等疾病篩查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專門用于乳腺掃描的磁共振射頻接收線圈的設計主要要求高信噪比、更大的覆蓋范圍,以及可以用于磁共振引導的活檢取樣的開放設計等。目前用于乳腺掃描的磁共振射頻接收線圈由于結構簡陋,存在信噪比低、覆蓋范圍小、成像質量差的缺陷,制約了磁共振檢測技術在乳腺癌等疾病篩查等領域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檢測信號的信噪比高、覆蓋范圍廣、成像質量高、使用方便、結構簡單的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統的乳腺磁共振射頻接收線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統的乳腺磁共振射頻接收線圈,包括外殼總成和設于外殼總成內部的天線電路,所述外殼總成包括底板組件和用于貼近人體的擋板組件,所述擋板組件上設有兩個用于置入乳腺的通孔,所述底板組件與擋板組件之間設有多個空心結構的支撐導柱,所述底板組件、支撐導柱與兩個通孔之間分別形成兩個用于容納病人乳腺的開放式結構的成像空間,所述天線電路包括分別包繞于所述成像空間外側的形成多通道相控陣結構的多個線圈接收單元。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底板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底板上殼和底板下殼,所述底板上殼和底板下殼之間形成用于安裝線圈接收單元的空隙;所述擋板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擋板上殼和擋板下殼,所述擋板上殼和擋板下殼之間形成用于安裝線圈接收單元的空隙;所述底板上殼的一端與擋板下殼的一端相連且其連接部設有用于安裝線圈接收單元的連接孔,所述底板上殼的另一端通過支撐導柱與擋板下殼的一端相連。
所述底板上殼的一側設有第一連接座,所述底板上殼的另一側設有三個第一連接柱座,所述三個第一連接柱座布置于同一條直線上;所述擋板下殼的一側設有第二連接座,所述擋板下殼的另一側設有分別與所述三個第一連接柱座相對應的三個第二連接柱座;所述第一連接座與第二連接座相連,所述三個第一連接柱座分別通過一個支撐導柱與第二連接柱座相連。
所述支撐導柱由兩片相對布置的導柱蓋組成,所述兩片導柱蓋的一端共同插設于第一連接柱座中,所述兩片導柱蓋的另一端共同插設于第二連接柱座中。
所述天線電路包括8個線圈接收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辰光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辰光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6125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攪拌磨
- 下一篇:一種超細料漿壓濾用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