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接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51034.4 | 申請日: | 2013-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914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林富洪;陳文景;徐致遠;李振華;李慧斌;羅毅;徐志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莆田電業局 |
| 主分類號: | G01R1/04 | 分類號: | G01R1/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暉專利事務所 35201 | 代理人: | 陳如濤 |
| 地址: | 350003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氧化鋅 避雷器 帶電 測試 接線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工具,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接線裝置。
背景技術
氧化鋅避雷器主要用作變壓器、母線、線路等重要電力設備防過電壓的保護設備,在電力系統變電站中得到大量應用。室外氧化鋅避雷器安裝外置通常不高,試驗人員可直接手工接線。室內氧化鋅避雷器通常安裝位置較高,不借助其他輔助裝置,試驗人員往往無法直接完成接線工作,此時,試驗人員需要借助絕緣梯等輔助工具完成帶電測試接線工作,為完成一個避雷器一次帶電測試需要工作人員上下絕緣梯各一次,而且需要由專人扶梯子以保證工作人員上下梯子的安全,既存在安全隱患,又浪費人力資源。一個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所安裝的氧化鋅避雷器數目往往達幾十、上百個,為完成一個此電壓等級變電站的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任務往往需要搬動絕緣梯子達幾十乃至上百次,工作量大,試驗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操作方便、工作量小、試驗效率高的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接線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的:
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接線裝置,其結構要點在于,絕緣長管、絕緣拉桿、接線夾具和操控裝置;接線夾具包括有上夾具和下夾具,絕緣長管軸向中空并向一端開口對外,絕緣拉桿內置在絕緣長管的中空內腔中,并且一端部延伸出絕緣長管的開口端;上夾具一端固定在絕緣長管開口端的外周沿上,下夾具的一端與絕緣拉桿外露于絕緣長管的端部鉸接,上夾具和下夾具的中間部分分別連接有鉸接構件和回位構件,上夾具和下夾具的自由端部在常態下呈咬合狀態;操控裝置與絕緣拉桿的另一端部連接。
這樣,上夾具為固定夾具,而下夾具能夠在絕緣拉桿的帶動下沿二者的鉸接點轉動,并以鉸接構件為支點,實現與上夾具的松開和咬合操作。具體的,操控裝置作用在絕緣拉桿上,使絕緣拉桿沿絕緣長管軸向向后移動,從而帶動下夾具轉動,其自由端遠離上夾具,呈松開狀態,將氧化鋅避雷器引線放進該咬合部分,通過操控裝置反向作用在絕緣拉桿上,在回位構件的輔助作用下,下夾具歸位與上夾具實現咬合,夾緊氧化鋅避雷器引線,然后通過絕緣長管進行遠距離測試接線操作。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接地引線為硬鋁排的氧化鋅避雷器,采用了遠距離操作工具,可以實現在地面對高位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接線進行操作,整體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節省了人力物力,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為實現氧化鋅避雷器引線電流的穩定獲取,提高帶電測試的準確性,和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的試驗效率提供的作業基礎。
本實用新型可以進一步具體為:
操控裝置包括有橫桿、轉軸和固定裝置,橫桿橫向穿過絕緣長管,其位于絕緣長管內腔的部分與絕緣拉桿固定連接,橫桿的兩端分別外露在絕緣長管的上方和下方,下方端部安裝有轉動臂,上方端部通過轉軸與固定裝置連接,固定裝置固定連接在絕緣長管的外周面上。
通過轉動臂轉動橫桿,以連接在固定裝置上的轉軸為轉動支點,此時絕緣拉桿在橫桿的帶動下,向后偏轉的一個角度,產生了一個較小的位移,該位移足夠拉動下夾具以打開接線夾具。當然,操控裝置還可以是一種拉手,結構較為簡單,或者為一種螺母構件,與絕緣拉桿組成絲桿組件,都可以實現上述操作。
絕緣長管相對開口端的另一端部安裝有絕緣膠套。
該絕緣膠套安裝在絕緣長管的手持部分,可以防滑,作為握柄。
綜上所述,適用于接地引線為硬鋁排的氧化鋅避雷器,采用了遠距離操作工具,可以實現在地面對高位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接線進行操作,整體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節省了人力物力,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為實現氧化鋅避雷器引線電流的穩定獲取,提高帶電測試的準確性,和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的試驗效率提供的作業基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接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最佳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莆田電業局,未經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莆田電業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510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