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動靜脈內瘺穿刺針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50005.6 | 申請日: | 2013-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386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新河;王娜娜;肖厚勤;菅志遠;鄧衛平;柳再鳴;張慶紅;張玉環;陳超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新河 |
| 主分類號: | A61B17/34 | 分類號: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專利事務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軍 |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靜脈 內瘺穿 刺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動靜脈內瘺穿刺針。
背景技術
慢性腎衰竭人群發病率約10%,最終發展為尿毒癥,能成功進行腎移植者為少數,大部分病人依靠維持性透析維持生命,血管通路是維持性透析慢性腎衰竭病人的生命線,自體動靜脈內瘺是將病人自身的動脈與靜脈進行吻合,內瘺成熟后穿刺進行透析,是最為理想的血管通路,具有感染率低、血栓率低,醫療花費低、維護簡單的優點,透析時用內瘺穿刺針穿刺動靜脈內瘺,以每周透析3次計算,每次透析時穿刺2針,一年反復穿刺約312次,如透析5年則達1564次,10年3128次,目前使用動靜脈內瘺穿刺針為鋒利的橢圓形斜切面針頭,如圖1、圖2所示。成百上千次的反復切割損傷,絕大部分患者動靜脈內瘺會出現管壁菲薄,繼而瘤樣擴張,易感染、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閉塞致使病人治療終止,重新建立內瘺費時費力且需等待成熟,且反復穿刺仍會再次出現內瘺瘤樣擴張,極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病人甚至因此死亡,是腎病內科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十分棘手的臨床難題。如何減輕穿刺對內瘺的損傷值得研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動靜脈內瘺穿刺針,能夠減少內瘺穿刺針對動靜脈內瘺的損傷,解決自體動靜脈內瘺因反復穿刺損傷導致內瘺瘤樣擴張的難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動靜脈內瘺穿刺針,包括針頭、針座、連接管,針座的兩側設有翼片,針頭的尾端穿過針座與連接管連接,連接管的中部設有止液夾,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頭的針尖部位為實心的圓錐體,針頭的針干部位為空心,針干部位的外壁上設有多個孔。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針干外壁的孔分布在針干的兩側。
有益效果:
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動靜脈內瘺穿刺針,針頭的針尖部位為實心的圓錐體,穿刺內瘺時,以擴張作用為主,由于針頭沒有鋒利的切割斜面,針眼較小,易回彈修復,不會造成動靜脈內瘺血管膠原纖維斷裂、撕裂,可大大減少動靜脈內瘺穿刺損傷,解決動靜脈內瘺瘤樣擴張的難題,延長內瘺使用壽命,減少患者痛苦及醫療費用支出。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動靜脈內瘺穿刺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的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B部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圖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一種動靜脈內瘺穿刺針,包括針頭1、針座2、連接管3,針座2的兩側設有翼片4,針頭2的尾端穿過針座2與連接管3連接,連接管3的中部設有止液夾5,所述針頭1的針尖部位為實心的圓錐體,針頭1的針干部位為空心,針干部位的外壁兩側對稱設四個孔6。
使用時,囑患者平臥,確認擬穿刺部位,內瘺側手臂碘伏消毒,操作者右手拇指和食指夾持內瘺穿刺針針座的蝶形翼片,針干與皮膚成以30-45度角度,快速穿刺內瘺,見回血后停止,放平針頭的連接硅膠管,膠布固定,分別在動靜脈內瘺的遠心端和近心端穿刺一根,硅膠管尾端分別連接透析管路的動靜脈端,開放血流控制夾子,啟動透析機血進行血液透析即可進行血液凈化治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新河,未經陳新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500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下肢功能自主康復訓練床
- 下一篇:防溢水花盆托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