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框架式建筑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42267.8 | 申請日: | 2013-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969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毛雯婷;楊永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毛雯婷 | 
| 主分類號: | E04B1/18 | 分類號: | E04B1/18;E04B1/20;E04B1/24;E04B1/98 |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專利事務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 地址: | 651700 云南省***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框架 建筑 支架 | ||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框架式建筑結構技術領域。
建筑結構種類繁多,其中框架式結構由于具有:空間分隔靈活,自重輕,節省材料;可以較靈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利于安排需要較大空間的建筑結構;框架結構的梁、柱構件易于標準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裝配整體式結構,以縮短施工工期等優點,從而在我國城鄉建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傳統的框架式結構也存在不少缺點,如:(1)框架結構的側向剛度小,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結構所產生水平位移較大,易造成嚴重的非結構性破壞,故抗震特性差;(2)不適宜建造高層建筑,框架是由梁柱構成的桿系結構,其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特別是水平方向(即使可以考慮現澆樓面與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樓面水平剛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點類似于豎向懸臂剪切梁,其總體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對于各樓層而言,層間變形上小下大,設計時如何提高框架的抗側剛度及控制好結構側移為重要因素,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當高度大、層數相當多時,結構底部各層不但柱的軸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整體的側移亦顯著增加,從而導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對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間處理,就可能帶來困難,影響建筑空間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價方面,也趨于不合理,故一般只適用于建造不超過?15?層的房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新型框架式建筑支架,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抗震性能好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新型框架式建筑支架,該建筑支架包括框架和設置在框架內的支撐柱,本實用新型相鄰的兩根的支撐柱構成人字形結構,其頂夾角θ為45°~75°。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沿縱向排列,相鄰的人字形結構呈對稱設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中的人字形結構不少于一個,呈橫向排列。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中的人字形結構不少于一個,同時沿縱向和橫向排列。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的材料為鋼筋混凝土或金屬。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的支點設置在基塊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承重立柱承重結構形式的改變,使地震作用的水平力與建筑物自身重力形成的合力轉化為對承重支撐柱的承重壓力,克服地震水平作用力對承重立柱的剪切破壞作用,從而大大提高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通過結構形式的改變,大幅度減少了建筑物在水平荷載力(地震作用的水平力、風荷載力等)的水平位移以及承重節點通過斜向的承重立柱向下傳遞豎向荷載力的均布作用,從而克服了傳統框架結構水平位移上大下小、層間變形上小下大的毛病。本實用新型的新型框架結構可以突破最高建筑樓層不超過15層的局限,同時材料消耗和造價方面,也趨于更合理。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解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縱向排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縱向排列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橫向排列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縱向、橫向同時排列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框架節點的內力平衡圖。
見圖1,一種新型框架式建筑支架,該建筑支架包括框架1和設置在框架1內的支撐柱2,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根的支撐柱2構成人字形結構,其頂夾角θ為45°~75°。
???見圖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沿縱向排列,相鄰的人字形結構呈對稱設置。
???見圖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中的人字形結構不少于一個,呈橫向排列。
???見圖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中的人字形結構不少于一個,同時沿縱向和橫向排列。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的材料為鋼筋混凝土或金屬。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建筑支架的支點設置在基塊3上。
由圖4可見,本實用新型的框架節點在地震水平作用力P1和建筑物重力P2作用下形成的合力可以由承重支撐柱的拉應力P拉和壓應力P壓來平衡,故這種結構形式的承重支撐柱在地震水平作用力作用下一般不存在剪切破壞作用;由圖還可見,由于上層的1根或多根承重支撐柱承載的承重力通過框架節點同時傳遞給下層的多根承重支撐柱,所以經多層傳遞,建筑物上部的非均布荷載,將由地基的所有節點均攤,下層承重支撐柱承載的軸力均勻,因而對材料消耗和造價設計方面,也趨于更合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毛雯婷,未經毛雯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4226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設有連接邊的真空絕熱板
 - 下一篇:排送管彎曲節段旋轉排送式便器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E04B 一般建筑物構造;墻,例如,間壁墻;屋頂;樓板;頂棚;建筑物的隔絕或其他防護
E04B1-00 一般構造;不限于墻,例如,間壁墻,或樓板或頂棚或屋頂中任何一種結構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塊狀或板狀構件構成的結構
E04B1-16 .堆料結構,例如混凝土在現場以澆制或類似方法成型的結構,同時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構件,例如,永久性結構、由承重材料覆蓋的基礎
E04B1-18 .包含長形承重部件的結構,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結構;穹窿頂的結構;折板結構
E04B1-34 .特種結構,例如,用由桅桿結構或封閉的電梯井或樓梯間等塔式結構支承的懸吊或懸臂桿件;與彈性穩定性有關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