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FER型鐵氧體磁芯成型上模的改良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40297.5 | 申請日: | 2013-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927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31 |
| 發明(設計)人: | 高偉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尼賽拉電子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B7/00 | 分類號: | B28B7/00 |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專利事務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fer 鐵氧體 成型 改良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氧體磁芯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種FER型鐵氧體磁芯成型上模的改良結構。
鐵氧體磁芯是一種高頻導磁材料,其主要應用于各種電感器、變壓器、濾波器和扼流圈的制造,廣泛適用于現代電子信息領域,如電腦及其外部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數字通信和模擬通信設備、電磁兼容設備及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在現有技術中,鐵氧體磁芯大多采用燒結工藝形成,以錳?鋅鐵氧體磁芯為例,以Fe2O3、Mn3O4和ZnO為主要原料,通過混合、預燒、粗粉碎、砂磨及噴霧造粒等工序得到錳?鋅鐵氧體粉料,再將粉料加到成型壓機上的模具中進行成型壓制,然后經燒結、磨削、檢驗、包裝等步驟制得鐵氧體磁芯。
FER型鐵氧體磁芯上繞設有線圈后可制得電感器或變壓器,其性能要求高、應用領域廣,尤其在用于制作變壓器時要求其能夠實現高精度,因此對FER型鐵氧體磁芯成品的尺寸公差提出了高要求。但在目前該類磁芯的壓制成型工藝中所使用的傳統成型上模為一固設于上模底座上的壓塊,該壓塊的下端面向內凹陷形成成型區(如圖1),采用此類成型上模壓制出的FER型鐵氧體磁芯(如圖2)底板的兩邊密度差異較大,從而造成壓制出的坯件在A向和F向出現彎曲變形的現象,超出產品的正常規格;此外坯件底板也極易出現毛孔和裂縫等現象,使成品在使用時存在質量隱患,嚴重降低了產品的良品率。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FER型鐵氧體磁芯成型上模的改良結構,經該改良后的成型上模壓制出的FER型鐵氧體磁芯底板A向和F向未出現彎曲變形現象,且避免了底板經加工后產生的毛孔和裂縫等現象,提高了產品良品率。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FER型鐵氧體磁芯成型上模的改良結構,包括上模底座,該上模底座的成型面上固設有一壓塊,該壓塊的橫截面呈方形,以成型上模的使用方向為基準,所述壓塊的下端面向內凹陷構成成型區,所述成型區內間隔固設有均呈長條形結構的第一凸臺和第二凸臺,該第一、二凸臺分設于相應FER型鐵氧體磁芯中足兩側處,且該第一、二凸臺均與FER型鐵氧體磁芯的兩足部垂直。
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征為:
所述第一、二凸臺的長度均為FER型鐵氧體磁芯兩足部之間的距離,且該第一、二凸臺的寬度均為FER型鐵氧體磁芯中足側邊緣至FER型鐵氧體磁芯底板側邊緣之間的距離。
所述第一凸臺的高度比第二凸臺的高度低0.05mm。
所述第一凸臺的高度比第二凸臺的高度低0.05mm。
所述第一凸臺設于成型區的前端,所述第二凸臺設于成型區的后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在壓塊下端面的成型區內間隔固設有均呈長條形結構的兩個凸臺,兩凸臺分設于相應FER型鐵氧體磁芯中足兩側處,且二者均與FER型鐵氧體磁芯的兩足部垂直,此外為防止因進料造成型腔內粉料分布不均從而使坯件兩側密度不同,進一步造成尺寸偏差,將兩凸臺中的一個高度增加0.05mm且壓制時置于成型區后端,該改良結構改善了坯件底板F向及A向彎曲變形的現象,且避免了成品底板發生毛孔及裂縫等情況,使產品的良品率從原來的55%提升到現在的98%。
圖1為現有技術成型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采用現有技術成型上模壓制出的FER型鐵氧體磁芯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4為采用本實用新型成型上模壓制出的FER型鐵氧體磁芯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上模底座;2?壓塊;3?成型區;4?第一凸臺;5?第二凸臺。
結合圖3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一種FER型鐵氧體磁芯成型上模的改良結構,包括上模底座1,該上模底座1的成型面上固設有一壓塊2,該壓塊2的橫截面呈方形,以成型上模的使用方向為基準,所述壓塊2的下端面向內凹陷構成成型區3,所述成型區3內間隔固設有均呈長條形結構的第一凸臺4和第二凸臺5,該第一、二凸臺4、5分設于相應FER型鐵氧體磁芯中足兩側處,且該第一、二凸臺4、5均與FER型鐵氧體磁芯的兩足部垂直。所述第一、二凸臺4、5的長度均為FER型鐵氧體磁芯兩足部之間的距離,且該第一、二凸臺4、5的寬度均為FER型鐵氧體磁芯中足側邊緣至FER型鐵氧體磁芯底板側邊緣之間的距離。第一凸臺長條形結構的兩端均與FER型鐵氧體磁芯兩足部相抵靠,第二凸臺長條形結構的兩端也均與FER型鐵氧體磁芯兩足部相抵靠,此外第一、二凸臺寬邊靠近中足的一側均抵靠于中足邊緣上。
由于在實際成型工藝中鐵氧體磁芯粉料從加料器中向模具型腔中添加時為從一端進料,依靠粉料的流動性達到另一端,則粉料在型腔中極易分布不均,為防止成型后坯件上對應第一凸臺4和第二凸臺5處出現因密度差異而引起的尺寸偏差,在使用時將成型上模的第一、二凸臺中將較高的凸臺置于成型區后端(即遠離加料器一端),將較低的凸臺置于成型區的前端(即靠近加料器一端),則在壓制時坯件的前后兩處可達相同的密度。在本實施例中設置第一凸臺4的高度低于第二凸臺5的高度,且所述第一凸臺4的高度比第二凸臺5的高度低0.0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尼賽拉電子器材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尼賽拉電子器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4029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等靜壓機自動進料裝置
- 下一篇:封邊機精修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