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煎烤專用智能中餐烹飪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039923.9 | 申請日: | 2013-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6891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杭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杭生 |
| 主分類號: | A47J37/06 | 分類號: | A47J37/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專用 智能 中餐 烹飪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炊具,特別涉及一種煎烤專用智能中餐烹飪裝置。
背景技術
中餐菜肴的制作方法一直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它使各種食材的口感味道都能得到完美的體現(xiàn)。但是中餐菜肴的烹飪技法是很難掌握的,即使同一道菜由于烹調技法、動態(tài)火候的差異,制作出的菜品口味會有較大差別。中國傳統(tǒng)菜肴的烹飪方法主要包括:煎、炒、烹、炸、煮、燉、燜、煸和拌等20多種方法。其烹飪過程是根據(jù)所選用不同的烹飪食材,采用不同排列組合的烹飪方法進行烹飪來完成。完成每次烹飪過程,根據(jù)所選用不同的烹飪食材,采用不同排列組合的烹飪方法烹飪。由于放入不同的食材或者相同食材不同的量,熱量傳導的速度不一樣,需要廚師根據(jù)經(jīng)驗調節(jié)火候、移動鍋與爐火距離來控制加熱,因此掌握動態(tài)火候控制即動態(tài)溫度控制是烹飪的關鍵,也是中餐烹飪的難點。因此控制火候,也就是溫度,是控制采用不同烹飪方法的關鍵。同時作為熱量傳遞的中間介質,對于加熱食物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很多烹飪時存在較多干擾偏差的上的難題,依然沒有給出完善的解決方法,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飪結果都有很大的技術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基本無法實現(xiàn)小份額的一菜一做,無法進行適應市場需求的菜肴調整。
中國專利公開號CN1364436A,公開日2001年1月12日,公開了一種全自動智能烹調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確定每一款菜肴對應于一個名稱編碼稱為菜肴編碼;根據(jù)菜肴要求,調試出稱為專家烹調數(shù)據(jù)庫的烹調程序;由輸入裝置讀入菜肴程序編碼;將該菜肴所需配菜、配料裝入投放裝置;中央控制裝置根據(jù)讀入的菜肴編碼,運行對應的烹調程序,啟動并控制烹調裝置等自動完成菜肴的烹調。此技術方案能夠實現(xiàn)一定程度上的智能烹飪,但是,對于很多烹飪時存在較多干擾偏差的上的難題,依然沒有給出完善的解決方法,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飪結果都有很大的技術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基本無法實現(xiàn)小份額的一菜一做,無法進行適應市場需求的菜肴調整。例如:
食材烹飪時起始溫度的偏差,如配制的原材料和調料由于儲藏環(huán)境與烹飪環(huán)境不同,在起始烹飪時,存在一定的溫度偏差。鍋體溫度偏差,即由于鍋存放環(huán)境不同,而致使鍋在烹飪起始時鍋體溫度也不同。季節(jié)性環(huán)境溫度差異主要原因是隨著季節(jié)變化室內溫度也隨之變化。設備啟動起始溫度以及散熱系數(shù)、爐具和鍋具等在不同季節(jié)的室溫環(huán)境溫度影響下,存在著溫度偏差。湯料粘稠度偏差,粘稠度影響到導熱系數(shù),最終會轉化為鍋內溫度的偏差。鍋蓋密封程度的偏差造成鍋內含水量的變化,密封程度關系到散熱系數(shù),最終會轉化為鍋內溫度的偏差。菜肴配置過程中產(chǎn)生的偏差,主要是食材投入量的偏差引起的熱量需求差異,最終會轉化為鍋內溫度的偏差。鍋具本身存在加工工藝的偏差,熱量產(chǎn)生速度及傳導偏差,最終會轉化為鍋內溫度的偏差。加熱設備自身功率偏差,加熱設備元器件的差異導致輸出功率差異,最終會轉化為鍋內溫度的偏差;加熱設備老化也會導致的輸出功率偏差。工作電壓、電流的偏差反映為加熱設備的功率偏差,設備輸出功率差異最終會轉化為鍋內溫度的偏差。這些諸多的偏差都會造成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飪結果都有很大的技術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引起使用者的不適,無法進行菜肴的標準化生產(chǎn),也就無法進行商業(yè)應用的問題。同時此技術方案還存在單機造價較高,場地利用率也較差,而且根本無法進入家庭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對應水油混合時,多種烹飪手段混合的菜肴進行烹飪,目前的智能烹飪設備就無能為力了,即使是簡單的煎炒步驟,目前的智能烹飪設備也只能做到類似烘烤炸等效果,無法達到真正的煎炒效果同時,同一道菜肴,多次烹飪結果都有很大的技術偏差,口感、味道和菜肴的焦嫩以及成熟度都有很大不同,容易引起就餐者的不適,無法進行菜肴的標準化生產(chǎn),也無法進行商業(yè)應用的問題,提供一種工藝標準,適合實現(xiàn)中餐包括煎炒烹炸在內各種烹飪手段,且投資小易實現(xiàn)的煎烤專用智能中餐烹飪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杭生,未經(jīng)張杭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3992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