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手持式四沖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35323.5 | 申請日: | 2013-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815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24 |
| 發明(設計)人: | 顧啟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顧啟華 |
| 主分類號: | F01M1/06 | 分類號: | F01M1/06;F01M1/04;F01M9/10;F01M11/03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紅梅 |
| 地址: | 214101 江蘇省無錫***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持 沖程 汽油機 機油 潤滑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通用動力機械設備領域,涉及一種四沖程汽油機,具體地說是一種手持式四沖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機構。
背景技術
國內外對手持式四沖程汽油機的研發已有二十余年,但仍然得不到普及和大面積推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制作成本較高,機油潤滑系統不完善,汽油機在工作過程中經常發生溢油,燒機油,過熱,脹缸,熄火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該型汽油機使用壽命較短,故障率高,維修成本較大。為此迫切需要對現有技術中的手持式四沖程汽油機在結構上進行改進,以便于提高汽油機的可靠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巧妙、合理的手持式四沖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機構,機油潤滑系統完善,有效解決現有汽油機溢油、燒機油、過熱、漲缸、熄火等問題。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手持式四沖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機構,特征在于:右箱體和左箱體合箱后形成曲軸箱,所述曲軸箱具有曲軸室,曲軸設置于曲軸室中,所述曲軸通過連桿連接設置于缸體內的活塞;右箱體外側與右箱蓋合箱構成機油池;曲軸室上方設置缸體,所述缸體頂部與缸頭罩組合成搖臂室;缸頭罩和置于搖臂室內的濾油板構成濾油室;缸體上設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一端與濾油室連通,另一端與設在箱體上的廢氣口、回油道、回油口接通;在曲軸位于右箱體軸孔中線的同一截面上設置第一吸油孔、第二吸油孔,所述第一吸油孔與第二吸油孔之間成45°角布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吸油孔連通右箱體內的單向閥室,并且,通過排油孔與凸輪室、推桿室及搖臂室連通;所述第二吸油孔通過吸油頭連通機油池。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曲軸回轉中心同軸設置曲軸中心油孔,所述曲軸中心油孔與曲軸室連通,曲軸中心油孔、第二吸油孔、吸油頭和鋼球單向閥構成潤滑機油的供油通路;第一吸油孔、濾油室、回油通道、回油口構成潤滑機油的回油通路。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廢氣口設置在曲軸箱的下部,回油口設置在機油池的中心部位。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中的曲軸箱及缸體均采用分體式結構,有利于潤滑油路的布置,同時也降低了汽油機的制作成本;曲軸旋轉時,曲軸上的中心油孔與兩個成一定角度設置的吸油孔相連通,由于兩個吸油孔之間夾角為45°,在吸油時不會發生相互干涉的現象;右箱體上設置鋼球單向閥,活塞下行時,曲軸室內的壓力將此閥打開,機油霧進入齒輪室、推桿室和搖臂室,使得汽油機的所有運動部件均能得到潤滑。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包括右箱體1、左箱體2、曲軸3、曲軸室4、缸體5、活塞6、火花塞7、氣門8、缸頭罩9、濾油室10、搖臂11、濾油板12、搖臂室13、推桿14、推桿室15、下搖臂16、凸輪17、凸輪室18、曲軸中心油孔19、第一吸油孔20、單向閥室21、右箱蓋22、機油池23、排油孔24、鋼球單向閥25、吸油頭26、第二吸油孔27、回油口28、回油道29、廢氣口30、廢氣管31、回油通道32等。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手持式四沖程汽油機的機油潤滑機構,右箱體1和左箱體2合箱后形成曲軸箱,所述曲軸箱具有曲軸室4,曲軸3設置于曲軸室4中,所述曲軸3通過連桿連接設置于缸體5內的活塞6;右箱體1外側與右箱蓋22合箱構成機油池23;曲軸室4上方設置缸體5,所述缸體5頂部與缸頭罩9組合成搖臂室13;缸頭罩9和置于搖臂室13內的濾油板12構成濾油室10;缸體5上設有回油通道32,所述回油通道32一端與濾油室10連通,另一端與設在箱體上的廢氣口30、回油道29、回油口28接通;在右箱體1軸孔中線的同一截面上設置第一吸油孔20、第二吸油孔27,所述第一吸油孔20與第二吸油孔27之間成45°角布置。汽油機在停機狀態時,曲軸室4、機油池23、凸輪室18和回油系統是互相隔離的。
所述第一吸油孔20連通右箱體1內的單向閥室21,并且,通過排油孔24與凸輪室18、推桿室15及搖臂室13連通;所述第二吸油孔27通過吸油頭26連通機油池23。
曲軸3回轉中心同軸設置曲軸中心油孔19,所述曲軸中心油孔19與曲軸室4連通,曲軸中心油孔19、第二吸油孔27、吸油頭26和鋼球單向閥25構成潤滑機油的供油通路;第一吸油孔20、濾油室10、回油通道32、回油口28構成潤滑機油的回油通路。
廢氣口30設置在曲軸箱的下部,回油口28設置在機油池23的中心部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顧啟華,未經顧啟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353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壓鑄風扇后端蓋的模具
- 下一篇:除碳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