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罐籠承載鋼絲繩伸長量的智能補償承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33603.2 | 申請日: | 2013-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649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17 |
| 發明(設計)人: | 翁劉基;鄒艦;汪邦正;曹磊;柏耀東;劉強;丁黎明;吉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凱思特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B17/00 | 分類號: | B66B17/00;B66B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邱興天 |
| 地址: | 225000 江蘇省揚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罐籠 承載 鋼絲繩 伸長 智能 補償 承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用機械,具體涉及一種罐籠承載鋼絲繩伸長量的智能補償承接裝置。
背景技術
在CN102556814A中,公開了一種罐籠承載鋼絲繩伸長量的智能補償裝置,包括上井口用智能補償承接裝置和下井口用智能補償承接裝置。上井口用智能補償承接裝置由搖臂、小車、小車油缸、緩沖裝置、測重裝置、框架、托爪、托爪油缸等組成。下井口用智能補償承接裝置由托爪、托爪油缸、緩沖裝置、測重裝置、框架等組成。上述智能補償承接裝置的測重裝置安裝在緩沖裝置上,傳感器采用軸重式傳感器。該種傳感器安裝方式不但造成傳感器受力方向與負載作用力方向不一致,而且傳感器受自重等附加作用力的影響,造成測重裝置的測量精度降低、傳感器的穩定性變差等。另外,傳感器安裝于緩沖裝置上,也造成傳感器維護、更換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罐籠承載鋼絲繩伸長量的智能補償承接裝置,以實現。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罐籠承載鋼絲繩伸長量的智能補償承接裝置,包括配合使用的井口稱重裝置和井底稱重裝置;所述的井口稱重裝置或井底稱重裝置均包括框架、后支承座和測重裝置,所述的后支承座設在框架底部后端,使框架繞后支承座可作回轉擺動;所述的測重裝置設在框架底部。
在所述的框架底部前端設有前端保護裝置。
所述的前端保護裝置為前支承座,前支承座軸孔采用長腰形孔或加大孔直徑,確保框架前端處于浮動狀態。
所述的前端保護裝置為限位塊。
所述的后支承座采用鉸接方式與框架連接。
所述的井口稱重裝置還包括搖臂、搖臂油缸、托爪、托爪油缸和緩沖裝置;所述的搖臂與框架鉸接,所述的搖臂一端與搖臂油缸相連;所述的托爪與框架鉸接,所述的托爪油缸一端與框架鉸接,另一端與緩沖裝置傳動板相聯,所述的緩沖裝置設在框架與托爪之間。
所述的井底稱重裝置還包括托爪、托爪油缸和緩沖裝置;所述的托爪與框架鉸接,所述的托爪油缸一端與框架鉸接,另一端與緩沖裝置傳動板相聯,所述的緩沖裝置設在框架與托爪之間。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罐籠承載鋼絲繩伸長量的智能補償承接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將稱重傳感器設在框架下方,傳感器受力方向與負載作用力方向一致,傳感器受力合理,同時傳感器安裝、維護方便,能夠滿足使用需求,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井口稱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井底稱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罐籠承載鋼絲繩伸長量的智能補償承接裝置,包括配合使用的井口稱重裝置和井底稱重裝置,在井口處設置兩個井口稱重裝置,在井底處設置兩個井口稱重裝置。
井口稱重裝置均包括框架1、后支承座2、前端保護裝置3、測重裝置4、搖臂6、搖臂油缸7、托爪5、托爪油缸9和緩沖裝置8。后支承座2和前端保護裝置3分別設在框架1底部的前后端,在框架1底部前端靠近前端保護裝置3位置處設置測重裝置4。搖臂6與框架1鉸接,搖臂6一端與搖臂油缸7相連。托爪5與框架1鉸接,緩沖裝置8設在框架1與托爪5之間。前端保護裝置3起安全、保護作用,可根據工況需要取消或采用其他安全、保護措施,如前支承座、限位塊等。后支承座2采用鉸接方式;前支承座軸孔采用長腰形孔或加大孔直徑,框架前端處于浮動狀態,框架1繞后支承座2作回轉擺動,使負載作用于托爪的力通過框架1傳到測重裝置4上。測重裝置4輸出與作用力相對應的信號。測重裝置為設有軸重式傳感器的測重裝置。此外,搖臂6可根據現場工況需要采用與托爪5機械聯動方式。
井底稱重裝置包括框架1、后支承座2、前端保護裝置3、測重裝置4、托爪5、托爪油缸9和緩沖裝置8。后支承座2和前端保護裝置3分別設在框架1底部的前后端,在框架1底部前端靠近前端保護裝置3位置處設置測重裝置4。托爪5與框架1鉸接,緩沖裝置8設在框架1與托爪5之間。前端保護裝置3起安全、保護作用,可根據工況需要取消或采用其他安全、保護措施,如前支承座、限位塊等。后支承座2采用鉸接方式;前支承座軸孔采用長腰形孔或加大孔直徑,框架前端處于浮動狀態,框架1繞后支承座2作回轉擺動,使負載作用于托爪的力通過框架1傳到測重裝置4上。測重裝置4輸出與作用力相對應的信號。測重裝置為設有軸重式傳感器的測重裝置。此外,可根據現場工況需要,在井底稱重裝置增設搖臂6,但搖臂6的驅動與托爪驅動必須獨立,不能采用與托爪機械聯動方式。
該罐籠承載鋼絲繩伸長量的智能補償承接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將稱重傳感器設在框架下方,傳感器受力方向與負載作用力方向一致,傳感器受力合理,同時傳感器安裝、維護方便,能夠滿足使用需求,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凱思特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揚州凱思特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3360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