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倉儲監測報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28435.8 | 申請日: | 2013-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129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夏百戰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8B21/16 | 分類號: | G08B21/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4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聯網 智能 倉儲 監測 報警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監測報警系統,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倉儲監測報警系統。
背景技術
根據對目前市場的調研發現,傳統的倉儲內可燃氣體監測系統基本上是在有線傳感器網絡的基礎上實施的。但有線傳感器網絡方式受布線、電源、安裝場所、運行和維修環境等因素的限制,成本大,靈活性小,使用不方便。而且現有大型的倉儲系統有大量的需要監測的點,全部采用有線方式更加凸顯了這種方式的缺陷。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述的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物體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和傳統的互聯網相比,物聯網有其鮮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種感知技術的廣泛應用。物聯網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種類型傳感器,傳感器獲得的數據具有實時性,按一定的頻率周期性的采集環境信息,不斷更新數據。其次,它是一種建立在互聯網上的泛在網絡。物聯網技術的重要基礎和核心仍舊是互聯網。還有,物聯網不僅僅提供了傳感器的連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處理的能力,能夠對物體實施智能控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倉儲監測報警系統,其使用方便,成本低,且能保證數據的實時性、可靠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倉儲監測報警系統,包括主控終端,主控終端連接有數據處理服務器,數據處理服務器通過無線局域網連接有若干單片微控制器,各單片微控制器分別連接有聲光報警器,各單片微控制器還分別通過信號放大電路連接有可燃氣體探測器。
優選的,所述信號放大電路包括濾波電路。
優選的,所述數據處理服務器配有無線收發模塊。
優選的,所述單片微控制器配有無線收發模塊。
優選的,所述聲光報警器包括蜂鳴器。
可燃氣體探測器用于采集可燃氣體濃度信號。
聲光報警器用于發出報警信號。
單片微控制器用于預警分析并發送可燃氣體濃度信號、報警信號。
數據處理服務器用于將可燃氣體濃度數據按預定的規則進行分類、解析、保存。
主控終端用于接收和查詢可燃氣體濃度數據和報警信號。
信號放大電路用于將可燃氣體探測器采集的可燃氣體濃度信號進行放大去噪處理。這樣的信號精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報警信號的準確性。
可以在每個倉儲場地安裝一個可燃氣體探測器,也可以在較大的倉儲場地選擇幾個點安裝可燃氣體探測器,每一個可燃氣體探測器連接一個單片微控制器,單片微控制器配有無線收發模塊,將可燃氣體濃度信號和節點地址信號通過無線局域網送到數據處理服務器。這樣的無線組網系統克服了目前布線式組網的諸多缺陷,做到經濟、方便、易于維護。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倉儲監測報警系統,其使用方便,成本低,且能保證數據的實時性、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倉儲監測報警系統,包括主控終端1,主控終端1連接有數據處理服務器2,數據處理服務器2配有無線收發模塊21,數據處理服務器2通過無線局域網3連接有N個(1#-N#)單片微控制器4,各單片微控制器4配有無線收發模塊41,各單片微控制器4分別連接有聲光報警器,聲光報警器包括蜂鳴器43,各單片微控制器4還分別通過信號放大電路44連接有可燃氣體探測器42。
可燃氣體探測器42用于采集可燃氣體濃度信號。
聲光報警器用于發出報警信號。
單片微控制器4用于預警分析并發送可燃氣體濃度信號、報警信號。
數據處理服務器2用于將可燃氣體濃度數據按預定的規則進行分類、解析、保存。
主控終端1用于接收和查詢可燃氣體濃度數據和報警信號。
信號放大電路44包括濾波電路。
信號放大電路44用于將可燃氣體探測器42采集的可燃氣體濃度信號進行放大去噪處理。這樣的信號精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報警信號的準確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未經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2843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觸屏的便捷輸入方法
- 下一篇:使用選擇性傳遞膜的流體處理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