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軸承注油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27223.8 | 申請日: | 2013-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096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邦力;夏明澤;林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 |
| 主分類號: | F16C35/04 | 分類號: | F16C35/04;F16C33/66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張先蕓 |
| 地址: | 400021***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軸承 注油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注油裝置。
背景技術
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舉足輕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并降低設備在傳動過程中的機械載荷摩擦系數,按摩擦方式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軸承的壽命成為制約機械設備壽命的關鍵因素,為提高軸承壽命,必須給予其良好的潤滑。目前軸承的潤滑方式有脂潤滑和油潤滑兩種。潤滑脂由于流動性小,可以存留在軸承內部,在加注一定量潤滑脂后,軸承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良好運行,但潤滑脂粘度大,使得軸承運行阻力大,不適于高速旋轉工況。而潤滑油由于流動性好,注油時易從注油口和軸承部位泄露,給機械設備內部造成污染,有時還需要設計復雜的供油系統。
進一步,授權公告號為CN?201688113U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用軸承注油裝置,其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用軸承注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含有軸承座體、注油接頭和注油管,所述軸承座體中心開有導油槽,所述注油接頭括至于該導油槽內,所述注油接頭中心開有一注油孔,所述注油管旋置于注油接頭上。但是該專利中公開的注油裝置同樣存在潤滑油加注過程潤滑油易泄露的弊端,同時,該專利中潤滑油加注量不好掌握,存在加多加少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加注過程中潤滑油不易溢出污染周圍工件,潤滑油加注量較精確的軸承注油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軸承注油裝置,包括軸承端蓋,所述軸承端蓋上設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的入口處設有軟質塞體,所述注油孔內設有油吸收體,所述油吸收體貼靠于軸承密封圈與軸承外圈間形成的間隙處。
進一步,所述軟質塞體為耐油橡膠塞。
進一步,所述油吸收體為羊毛氈。
進一步,所述注油孔入口端設有平底沉孔,所述軟質塞體設于沉孔處。
進一步,所述注油孔設于所述軸承端蓋上部。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結構簡單,加工簡便,成本較低,維護方便,適合規模化應用。
(2)通過注射器加注潤滑油,加注量準確,不僅節約潤滑油,而且能有效防止加注過程中潤滑油的溢出和污染。
(3)軟質塞體能在拔出注射器后自動封閉,有效防止灰塵和雜物的進入。
(4)油吸收體能夠充分吸收加注的潤滑油,防止潤滑油從軸承側面泄露和污染設備內部環境,并隨時為軸承提供潤滑油,相當于一個小型“油庫”,潤滑效果較佳。
(5)注油孔入口端的沉孔有助于軟質塞體的插入與定位,能防止其掉入注油孔深處,空心螺柱能防止抽出注射器時軟質塞體被帶出。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軸承注油裝置結構圖。
圖2是圖1中S處放大圖。
圖中,1、軸承,2、軸承端蓋,3、軟質塞體,4、油吸收體,5、注油孔,6、軸承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2所示,一種軸承注油裝置,該裝置包括軸承端蓋2,在軸承端蓋2內的軸承1兩側分設有軸承密封圈6,在軸承端蓋2上設有注油孔5,在注油孔5入口處設有軟質塞體3,本實施例中,軟質塞體3采用耐油橡膠塞,在注油孔5內(出口端)布置有油吸收體4,本實施例中,油吸收體4為羊毛氈,羊毛氈與軸承密封圈與軸承外圈間形成的間隙面接觸。
注油孔5優選布置方式為設于軸承端蓋2上部,需滿足的條件為:注油孔入口的高度高于注油孔出口的高度,如此設置有利于注入注油孔內的潤滑油隨著重力作用流到油吸收體處,進而讓油吸收體吸收潤滑油。
軟質塞體3除了耐油橡膠塞,還可以采用軟質木塞等,軟質塞體3的作用為密封注油孔入口且注射器針頭可插入進行加注作業。
油吸收體4除了為羊毛氈,還可以有其他替代材料,只要該材料疏松,多孔,親油性好,柔軟,耐磨,不易燃,無粉塵即可。
為了方便安裝軟質塞體3,所述注油孔5入口處設有平底沉孔,所述軟質塞體設于沉孔內部,外加空心螺柱壓緊。本實施例中,該注油孔口為一個與注油孔共軸布置的沉孔,該沉孔直徑大于注油孔直徑。設置了該沉孔后,軟質塞體可固定于沉孔處,不會因外力作用而掉入注油孔深處堵塞注油孔,同時空心螺柱也能防止軟質塞體從注油孔口出脫落。
油吸收體4除了與軸承外圈側面接觸外,所述油吸收體還可以與軸承密封圈內、外側邊緣處同時接觸,該設計有利于軸承吸入潤滑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未經重慶華渝電氣儀表總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2722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